深秋的风卷着落叶,李建国揣着胸口的不适,被老伴王秀兰半推半搡地拽进了市一院的门诊楼。“说了多少回了,腿肿得像发面馒头,眼皮也耷拉着,你就是不当回事!”王秀兰的声音里带着埋怨,更多的是担忧。李建国今年五十六,在机械厂干了大半辈子,仗着自己“底子厚”,有点头晕乏力总归结为“年纪大了”,直到上周洗澡时发现脚踝一按一个坑,才勉强松口来看病。

挂了肾内科的号,诊室里的年轻医生听完主诉,推了推眼镜:“叔叔,先去查个血、验个尿,重点看看肾功能和尿常规。”缴费、抽血、留尿,等待的四十分钟里,候诊区的电子屏亮了又暗,王秀兰攥着缴费单的手沁出了汗:“老李家好几辈没肾病,你说会不会是……”李建国嘴硬:“能有啥事?最多就是水喝少了。”可他摩挲裤缝的手指,却暴露了心底的不安。

拿到报告单时,李建国的目光先落在了“肌酐”那一栏——328μmol/L。他记得去年体检时这个数字才76,心脏猛地一沉。年轻医生的眉头也皱了起来:“叔,您这肌酐涨得太猛了!正常成年人肌酐一般在44-133之间,您这直接超了两倍多,说明肾脏的‘排毒通道’堵死了,得立刻住院查原因!”

“急性肾损伤?”王秀兰的声音发颤,“咋突然就……”医生语速加快:“肌酐是肌肉代谢的‘垃圾’,全靠肾脏过滤排出。它骤升要么是肾脏突然‘罢工’(急性肾衰),要么是慢性肾病急性加重。得排查是不是感染、药物损伤、尿路梗阻,或者是血压血糖没控制好。”

住院部的病房弥漫着消毒水和中药混合的味道。李建国躺在病床上,看着护士接连扎了好几针抽血,又被推去做肾B超、CT,心里像揣了块烙铁。同病房的老张是个老肾病患者,偷偷传授经验:“兄弟,肌酐涨这么快,十有八九是急性的,找到原因就有救!我去年发烧引发急性肾衰,住了俩月,现在肌酐也稳住了。”

主治医生查房时,拿着一沓检查单追问病史:“最近吃过啥特殊的药没?比如偏方、草药?”李建国猛地想起一周前关节痛,工友推荐了个“祖传秘方”,喝了三副就开始腿肿。医生一拍大腿:“坏了!很多偏方里有马兜铃酸,直接伤肾小管!现在高度怀疑‘急性间质性肾炎’,得用激素冲击治疗,再加上补液、护肾的药,争取把肌酐压下去!”

接下来的几天,李建国的病房成了“战场”。激素输液时脸涨得通红,利尿剂又让他频繁跑厕所,王秀兰守在床边,夜里每隔一小时就帮他量血压、记尿量。看着每日复查的肌酐从328降到286,再到201,两人悬着的心才慢慢落地。

“叔,您这肌酐降得不错,但后续得严格控盐、低蛋白饮食,绝对不能再乱吃药了!”出院那天,医生的叮嘱像钉子一样钉进李建国心里。走出医院大门,阳光洒在身上,他忽然觉得,比起车间里的轰鸣声,健康的心跳声才是最该珍视的节奏。这场肌酐骤升的“惊魂记”,终究成了他后半生的健康警钟。

随机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