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的消毒水味道》
监护仪规律的滴答声在凌晨三点的病房里格外清晰。李芳趴在父亲床边的折叠椅上,手指下意识地摩挲着造瘘袋上的刻度线。这个月来,她已经熟悉了所有护理流程,从消毒换料到记录排泄量,可每次看到父亲腹部那截硅胶造瘘管,心口还是会猛地揪紧。
“芳啊……”沙哑的呼唤惊得她抬头。父亲王大爷正吃力地想翻身,白色病号服胸口处洇开一片可疑的水渍。李芳慌忙扑过去,掀开被子时,一股酸腐味混着碘伏气息扑面而来——造瘘管周围的敷料已经浸透,暗黄色的肠液正顺着皮肤褶皱往床单上渗。
“爸你别动!”她的声音带着颤音,手忙脚乱地按住老人想起身的肩膀。上个月直肠癌手术后,这根连接着降结肠的造瘘管成了全家的心病。医生说初期难免有渗液,但这次的量明显异于往常,洇湿的范围已经超过了手掌大小。
走廊尽头的护士站还亮着灯。李芳冲出去时,拖鞋在地面滑出刺耳的声响。值班护士小陈正在配药,抬头看见她煞白的脸色,立刻放下注射器跟过来。“别急,先看看引流管有没有堵塞。”小陈戴手套的动作很稳,揭开旧敷料时,造瘘口周围的皮肤已经有些泛红。
“是不是感染了?是不是我昨天换敷料时没消毒到位?”李芳盯着护士指尖的动作,指甲深深掐进掌心。她想起昨天下午给父亲换袋时,老人突然咳嗽了一声,当时她慌着扶人,可能确实漏掉了一遍碘伏消毒。
“渗液多不一定是感染。”小陈用生理盐水棉球轻轻擦拭创面,“造瘘管移位也可能导致肠液外漏。您看这里,”她用棉签指着瘘口边缘,“要是有红肿热痛才考虑感染。现在先清理干净,换个新的造口袋,咱们再观察引流情况。”

老人躺在床上轻声呻吟。李芳别过脸去,盯着墙上的时钟数秒针。玻璃罐里的棉球在生理盐水中沉浮,小陈的动作轻而稳,每次更换造瘘袋时,她都会用指腹轻轻按压底盘边缘,确保贴合紧密。这是上周护理部专门给家属开的培训课上学的,可轮到自己操作时,总怕下手太重弄疼父亲。
“昨晚大爷有没有说肚子疼?”小陈撕开新敷料的包装,“肠液含有消化酶,长期刺激皮肤容易溃烂,以后换袋时可以在周围涂层皮肤保护粉。”她抬头看见李芳眼眶发红,语气软下来,“您别自责,造瘘护理本来就需要适应期,我们科很多家属刚开始都手忙脚乱的。”
换好新袋子时,床头的电子钟跳成03:47。王大爷似乎耗尽了力气,闭着眼轻声说:“丫头,爸拖累你了。”李芳鼻子一酸,赶紧伸手调整床头摇高,掩饰眼眶的湿润。小陈收拾器械时,忽然从口袋里掏出个卡通贴纸:“上次有个小患者剩的,您看贴在造瘘袋上好不好?这样大爷看着也舒心些。”
那是张笨拙的小熊贴纸,歪歪扭扭地抱着蜂蜜罐。李芳小心翼翼地贴在透明造瘘袋侧面,黄色小熊在苍白的床单上显得格外鲜活。走廊里传来推车轱辘声,远处病房有人在喊护工,消毒水的味道混着清晨的凉意从窗口飘进来。小陈临走前又检查了遍引流管刻度,指尖在记录单上画下流畅的曲线。
“今晚我守着,每小时都看看。”李芳把温毛巾敷在父亲额头上,触到他鬓角新添的白发。老人已经睡着,造瘘袋里的液体缓慢流动,小熊贴纸在监护仪的绿光里微微发亮。她想起术前签字时医生说的话,“造瘘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开始”,此刻突然觉得这句话有了温度——就像小陈撕开创可贴时的手势,带着疼痛却必要的温柔。
窗外的天色渐渐泛白。李芳摸出手机,点开收藏夹里那个“造瘘护理大全”的公众号。最新推送标题是《如何应对肠造口周围皮肤并发症》,她长按保存图片,指甲上还沾着昨晚给父亲剪指甲时留下的碎屑。监护仪继续滴答作响,小熊贴纸在晨光中舒展着圆滚滚的胳膊,仿佛在拥抱每一个即将到来的清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