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光仪的秘密》
消毒水的气味像往常一样弥漫在眼科诊室的角落,林夏把手中的病历本又翻了一页,抬头对下一位患者微笑:"小朋友先坐过来,咱们先查视力表。"十五岁的女孩乖乖坐下,左眼蒙住时,林夏注意到她睫毛在灯光下投下细碎的阴影,像振翅欲飞的蝴蝶。
这是今天第七位验光的患者,从早上八点到下午三点,林夏已经重复了无数次调整座椅、校准仪器、转动调节轮的动作。当她把验光仪的镜筒对准女孩右眼时,屏幕上跳出来的数字让她指尖微微顿了顿——275度近视加150度散光,可昨天女孩妈妈刚在电话里说学校体检显示右眼只有100度近视。
"小朋友,之前戴过眼镜吗?"林夏一边问,一边不动声色地切换到左眼。屏幕显示300度近视,散光200度。女孩摇摇头,刘海扫过眉梢:"医生姐姐,这个度数准吗?我同桌说她在别的地方验光是150度。"
林夏没有立刻回答,起身从柜子里取出那台备用验光仪。这是台老款尼德克AR-1,机身侧面还留着去年被推车撞过的凹痕。当同样的参数再次出现在屏幕上时,她的眉头终于皱了起来——两台仪器,同一个患者,结果却相差了一百多度。
下午四点,诊室里只剩下最后一位患者。林夏看着眼前这位戴方框眼镜的中年男人,突然想起上午那个总说看黑板模糊的初三男孩。那个男孩在两台仪器上测出的度数也相差甚远,当时她以为是孩子紧张导致调节痉挛,现在看来事情没那么简单。
"您之前的眼镜是多少度?"林夏习惯性地转动验光仪的球镜调节轮。男人扶了扶眼镜:"左眼400,右眼450,戴了三年了。"屏幕上跳出的数字让林夏心里"咯噔"一声——左眼325,右眼350,竟然比实际佩戴度数低了近一百度。
送走患者后,林夏坐在办公桌前,目光落在墙上的"严谨行医"匾额上。她翻开最近一周的验光记录,越看越心惊:超过半数的患者,新旧两台仪器测出的度数都存在明显差异。新换的那台拓普康KR-1W是三个月前医院刚引进的,当时科里还专门组织过操作培训,难道是仪器本身出了问题?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下来,林夏拨通了设备科老王的电话。半小时后,当老王带着工具箱出现在诊室时,她正对着两台仪器发呆。"小林啊,这机器都是定期校准的..."老王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林夏递过来的验光记录打断了。当他亲自用两台仪器给Dummy眼模验光后,声音突然低了下去:"怪了,这台新机器的球镜校准好像有偏差。"

凌晨的医院走廊寂静无声,林夏看着技术人员拆解验光仪的背影,忽然想起五年前刚入职时带教老师说的话:"验光师手里握的不是仪器,是患者的世界。"当技术人员从新机器的镜头里取出一小块不易察觉的碎屑时,她终于明白为什么这三个月来总有患者反映新配的眼镜容易疲劳——那片不知何时掉入的碎屑,就像蒙在患者眼前的一层纱,让他们看到的世界都失了焦。
第二天清晨,阳光透过诊室的窗户,在验光仪上投下温暖的光斑。林夏仔细擦拭着两台仪器,直到它们都泛着锃亮的光。第一位患者进来时,她特意多花了十分钟进行雾视验光,看着屏幕上稳定下来的数字,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
下班时,林夏在医院门口遇见了昨天那个女孩和她的妈妈。女孩戴着新配的眼镜,眼睛亮晶晶的:"医生姐姐,我现在看远处好清楚,原来树叶上的纹路都能看清呢!"看着母女俩并肩走远的背影,林夏摸了摸白大褂口袋里的验光记录单,嘴角微微上扬。有些秘密,终究要让位于清晰的世界,而她庆幸自己没有放过那个细微的异常,就像守住了一扇让光明透进来的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