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隙灯下的星芒》

消毒水的气味像一层透明薄膜,裹住了眼科诊室的每个角落。陈雨桐盯着眼前那台角膜地形图仪,金属机身泛着冷光,镜头像一只微张的机械眼,正对着她的瞳孔。护士轻拍她的肩膀:"小姑娘,下巴再抬高些,别眨眼。"

仪器突然发出规律的"滴滴"声,绿色光斑在她角膜表面跳跃,仿佛撒了一把碎钻。雨桐想起三个月前拿到体检报告的那个午后,班主任指着她视力表上模糊的E字,眼镜链在日光下晃出细碎的光:"你这视力可不行啊,考军校得裸眼4.8以上。"此刻光斑在仪器屏幕上聚成复杂的波纹,像某种神秘的星图,她下意识攥紧校服下摆,指甲掐进掌心。

"李师傅,这机器又闹脾气了?"医生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雨桐转头时,看见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师傅正蹲在仪器旁,手里攥着螺丝刀,老花镜滑到鼻尖上。他面前摊着块油腻的抹布,上面摆着几个螺丝和电线,像被拆解的昆虫零件。

"老伙计累了,"李师傅头也不抬,布满老茧的手指熟练地拨弄着线路,"昨儿夜班还帮急诊室修了台验光仪,这会儿闹罢工呢。"他说话时带着浓重的东北口音,尾音上扬,像在唠家常。雨桐注意到他工装口袋露出半截泛黄的笔记本,封皮上用红笔写着"设备维修日志",边角卷得发毛。

"先换备用机吧,后面还有二十多个号呢。"护士递来温热的眼罩,雨桐这才发现自己睫毛上沾着水汽。备用仪器推过来时,李师傅突然直起腰,手按在腰眼上"哎哟"一声。她看见他工装背后印着"后勤保障部",字迹被洗得发白,左胸别着枚褪色的党徽。

下午三点,阳光斜斜切进诊室。雨桐做完检查起身时,看见一位拄拐杖的老人正被家属扶进来。老人戴着深色墨镜,李师傅突然从工具堆里抬头:"老张头,今儿复查?"老人摘下墨镜,左眼蒙着纱布,右眼眯成条缝:"李工,等下帮我瞅瞅这机器,我老伴说它照出来的图案像云彩。"李师傅哈哈大笑,手里的螺丝刀在指间转了个圈:"云彩好啊,比我年轻时修的那台德国货清楚多喽。"

雨桐在走廊等结果时,听见护士们在值班室闲聊。"李师傅下月就退休了,听说干了四十年设备维修。""可不嘛,当年这台角膜地形图仪还是他跟着院长去德国扛回来的,那时候咱们科室连空调都没有......"声音被风卷着飘远,她想起刚才在仪器屏幕上,自己角膜的地形图像片被揉皱的玻璃纸,边缘泛着不规则的光晕。

暮色四合时,雨桐拿到检查单,角膜曲率值正常。经过诊室时,她看见李师傅独自坐在黑暗里,手里举着个零件对着窗口的光,仿佛在端详一枚古老的硬币。仪器已经修好,屏幕上的星芒仍在轻轻流转,像他眼中未熄的灯火。

随机图片

"丫头,"李师傅突然开口,吓了她一跳,"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可得好好护着。"他布满皱纹的脸在阴影里忽明忽暗,工装口袋里的笔记本露出一角,最新一页写着:"2023年9月15日,角膜地形图仪主板修复,更换电容3个。晴。"

走出医院时,晚风掀起雨桐的刘海。她摸了摸口袋里的检查单,想起李师傅修仪器时,螺丝刀尖在金属外壳上敲出的细小火星,像裂隙灯下跃动的星芒。那些不规则的角膜纹路里,藏着多少人的远方与牵挂,而这台饱经岁月的机器,终将在某个清晨,迎来它的接班人,继续在裂隙之间,捕捉人间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