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斑里的浮影》

张敏第一次注意到那些漂浮物,是在给学生批改作业的时候。阳光斜斜地落进办公室,她握着红笔的手突然顿住——视线里有几丝若隐若现的黑影,像游丝般在眼前晃荡。她眨了眨眼,黑影却没消失,反倒随着眼球的转动变换着形状,像极了老电影里模糊的胶片划痕。

同事陈老师路过时,见她皱眉揉眼睛,便笑着说:"是不是又熬夜批卷子了?我去年也这样,去眼科查说是玻璃体混浊,滴点眼药水就好了。"这话让张敏心里稍安,却还是在周五下午请了假,攥着医保卡往市医院眼科跑。

眼科诊室的走廊总带着股特殊的气味,混合着消毒水和病历纸的油墨味。候诊区的座椅上,有人戴着墨镜闭目养神,有人举着手机凑近眼睛刷视频。张敏盯着墙上的视力表,发现那些E字边缘似乎都蒙上了一层淡灰色的雾,心里不由得又紧了紧。

"张敏,3号诊室。"

随机图片

叫号声把她从思绪里拽出来。诊室里的空调开得很低,穿白大褂的医生抬起头,镜片后的目光温和:"哪里不舒服?"她赶忙把症状说了,末了又补一句:"会不会是白内障?我妈当年......"医生摆摆手:"别自己吓自己,先做个A/B超看看。"

缴费、排队、领检查单,整套流程走下来,张敏在检查室外又等了二十分钟。轮到她时,穿绿色手术服的护士让她躺在检查床上,递来消毒棉签:"先擦干净眼睛,等会做B超要贴着眼皮的。"

冰凉的眼药水滴进眼眶,张敏下意识闭眼。仪器探头触到眼皮时,她忍不住颤了颤——那感觉像极了多年前做胃镜时,导管滑进喉咙的异物感。护士轻声安抚:"放松些,很快就好。"接着耳边响起轻微的"嗡嗡"声,探头在眼皮上轻轻滑动,屏幕上开始浮现出灰阶的影像,像被雨水晕开的素描画。

"看到了吗?"医生指着屏幕,"这里有点状的高回声,是玻璃体里的混浊物。不过别担心,边界清晰,应该是生理性的。"张敏盯着那些模糊的光斑,突然想起小时候在乡下看露天电影,放映机镜头前飞过的灰尘,在光束里跳着细碎的舞。原来自己眼里的黑影,在仪器下竟是这样的存在。

"平时注意别剧烈运动,少提重物,定期复查就行。"医生边写病历边说,"要是突然觉得黑影变多,或者有闪光感,立刻来医院。"张敏点头,想起上个月学校运动会,她还帮着搬过装满矿泉水的纸箱,心里不禁有些后怕。

走出医院时,夕阳正把门诊楼的玻璃幕墙染成暖金色。张敏掏出手机,给班里的课代表发消息:"明天早读带同学们做眼保健操,记得提醒大家姿势要标准。"消息发送成功的瞬间,她忽然注意到天边的云隙里漏出几缕光,那些漂浮的黑影在光晕中若隐若现,竟像是谁不小心打翻了墨水瓶,在天幕上洇开的几缕淡痕。

街角的药店传来中药柜的香气,张敏摸了摸口袋里的眼药水,忽然觉得那些曾让她惶惶不安的黑影,此刻竟像陪伴了许久的老友。原来在我们看不见的地方,身体里藏着那么多微小的秘密,而医学的温度,就在于用精密的仪器温柔地解开这些谜题,让每个普通人都能在光斑与浮影之间,重新看清生活的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