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仪器台的光》

清晨的市三院骨科门诊总像被按下了快进键,李芳敏攥着体检单在走廊长椅上坐下时,膝盖又开始隐隐作痛。她下意识伸手揉了揉,目光不经意间扫过斜对面那台被称作骨密度仪的机器。银灰色的机身在日光灯下泛着冷光,传送带末端的枕头套洗得发旧,边角处卷着毛边,像极了老家用了十年的藤椅扶手。

"47号李芳敏,请进诊室。"

电子叫号声把她从回忆里拽出来。诊室里穿白大褂的张医生正对着电脑敲字,抬头时镜片反光,看不清眼神:"体检报告说你有腰背痛?先去做个骨密度检测吧,机器在走廊尽头左转。"

检测室里穿粉色工作服的护士递来一次性鞋套:"阿姨您坐这儿,把右腿裤管卷到膝盖以上。"李芳敏看着那台机器慢慢凑近,金属探头在小腿上方悬停,突然想起去年冬天在菜市场买鱼,摊主的电子秤也是这样闪着蓝光。"会不会很疼?"她忍不住问。护士笑着摇头:"就像被小虫子轻轻碰一下。"

屏幕上很快跳出一串数字,护士对着报告单皱眉的瞬间,李芳敏突然觉得喉咙发紧。"T值-2.8,阿姨您这已经是骨质疏松了。"小姑娘的声音里带着职业化的温和,"得赶紧开始干预,不然容易骨折的。"

骨折。这个词让李芳敏想起对门王阿姨,上个月摔了一跤后卧床不起,现在每天靠儿子背下楼晒太阳。她忽然想起自己上个月晾被子时,不小心从凳子上滑下来的那声闷响,当时只是膝盖青了块,现在想来竟有些后怕。

"张医生会给您开钙剂和维生素D,平时要多晒太阳,每天喝半斤牛奶。"护士边说边撕下单子,"对了,最好每天做半小时负重运动,比如散步、爬楼梯都可以。"

从检测室出来时,阳光正好透过走廊的窗户斜斜照进来。李芳敏摸了摸口袋里的检测单,想起退休前带学生体检,总叮嘱孩子们注意视力和龋齿,却从没想过有一天自己会站在骨密度仪前。她忽然掏出手机给女儿发消息:"妮妮,家里的豆浆机 还能用吗?妈想每天打杯豆浆喝。"

下午取药时,她特意绕到检测室门口又看了眼那台机器。有位穿校服的小姑娘正在检测,脚踝上的粉色脚链晃来晃去。李芳敏忽然笑了,原来骨质疏松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就像阳光不会只照在某个人身上。她把钙片塞进帆布包,想起护士说负重运动有益,于是决定不坐电梯,慢慢走下三楼。

随机图片

楼梯间的窗户漏进缕缕金光,她数着台阶一步步往下,膝盖的钝痛似乎减轻了些。转角处的消防栓上贴着张泛黄的标语:"关爱骨骼健康,从年轻开始。"李芳敏伸手拂去标语上的灰尘,忽然觉得这白色的仪器台、蓝色的检测光,还有此刻楼梯间的阳光,都在提醒着什么——不是恐惧,而是一种温柔的警示,像多年前站在讲台上,提醒学生们"读写姿势要正确"那样的耐心。

走出医院大门时,她深吸了一口秋天的空气,决定明天就去公园跟邻居们学太极剑。帆布包里的药瓶轻轻碰撞,发出细碎的响声,像某种隐秘的承诺。远处的梧桐树叶正簌簌落下,她忽然想起检测单上的建议:每年复查一次骨密度。那就把明年的今天,定为和这台银灰色机器的另一个约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