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实验室的蓝光》
凌晨两点十七分,急诊楼走廊的灯在暴雨声中忽明忽暗。我摘下防护镜,手指在微生物鉴定仪的操作屏上顿了顿,屏幕里那串耐药基因代码像冰锥般扎进眼底——CRE,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这是让所有感染科医生闻之色变的"超级细菌"。
"张主任,十七床的血培养结果出来了吗?"护士站的小周探进半个身子,口罩边缘挂着汗珠,"外科说要是再确定不了抗生素......"她没说完,但我知道那些开放性骨折的病人等不起。三天前急诊突然涌进二十多个工地受伤的工人,当时谁也没料到,这些带着泥土的伤口里藏着颗"定时炸弹"。
我按下仪器的打印键,金属齿轮转动的声响在寂静的实验室格外刺耳。回想昨天下午,当第一份痰培养报告显示对七种抗生素耐药时,我特意让新来的小陈反复核对了三遍。直到第三台培养箱里的菌落都呈现出特征性的金属光泽,我们才敢相信这个事实:一场可能爆发的多重耐药菌感染,正在医院某个角落悄悄扩散。
"把二楼备用的VITEK仪器打开。"我扯掉手套扔进黄色医废袋,玻璃柜里的老式鉴定卡盒在蓝光下泛着陈旧的铜色。这台用了十年的仪器上个月刚出过故障,维修单还躺在我办公桌上没批。走廊尽头传来推车的轱辘声,大概是又有新的样本送来了,塑料试管碰撞的轻响里,我闻到了一丝若有若无的腐腥味。
小陈抱着试剂瓶跑进来时,我正在给微生物室的元老级设备——那台显微镜换灯泡。"主任,备用机的电路板好像烧了......"他的白大褂下摆还滴着水,估计是冒雨去搬设备了。我盯着载玻片上模糊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突然想起二十年前刚参加工作时,也是这样一个雨夜,师父带着我在显微镜前熬了整宿,就为了确认一例罕见的结核杆菌变异株。
"拿纸和笔来。"我扯过实验记录单,用铅笔在耐药表型那栏画了三个星号。当传统生化鉴定法的结果陆续出来时,窗外的雨已经小了。晨光爬上操作台时,我们终于拼凑出完整的耐药谱:除了多粘菌素,几乎所有常用抗生素都对这株细菌无效。
早交班会上,我的声音在会议室里显得格外沙哑:"目前确诊五例,疑似感染十四例,建议立即启动医院感染应急预案。"投影屏幕上,细菌的电子显微图像像朵黑色的花,花瓣边缘泛着危险的荧光。院长握着话筒的手紧了紧,我看见他身后的感控科主任已经在拨打电话,蓝色的制服外套下,白衬衫的后领洇出了汗渍。
中午在食堂扒拉两口饭时,手机突然震动。是小陈发来的消息:"主任,您昨天让我查的十年前那起院内感染事件,档案里果然有类似的耐药基因记录......"我盯着屏幕上"CRE暴发流行"的字样,突然想起昨晚仪器故障时,自己下意识摸向口袋里的钥匙——那里挂着一枚褪色的徽章,是当年师父退休前塞给我的,背面刻着"如履薄冰"四个小字。
消毒水的气味从通风口飘进来,远处传来救护车的鸣笛声。我摸出白大褂口袋里的薄荷糖,咬碎的瞬间,听见微生物室方向传来新的仪器运转声。雨停了,阳光穿过云层,在走廊尽头的玻璃上投下一片淡金色的光斑,像极了鉴定仪屏幕亮起时,那些指引着我们寻找答案的蓝光。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