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夜零点的CT影像
我至今记得那个暴雨倾盆的夜班。凌晨三点的放射科走廊寂静得像被按了静音键,只有PACS系统的冷光在操作间里明明灭灭。作为在市一院放射科干了十年的老技师,我早习惯了值夜班时那些细碎的声响——空调出风口的嗡鸣,打印机吞吐胶片的咔嗒声,偶尔远处传来的轮床轱辘声。但那天晚上,有个异常的光点在屏幕角落一闪而过,像只藏在阴影里的眼睛。

"又得校准设备了。"我嘟囔着敲击键盘,调出当天的检查列表。光标滑过23床患者的名字时,屏幕突然泛起雪花点,紧接着跳出一张诡异的CT影像。那是张头颅横断层图像,左侧颞叶处有团模糊的低密度影,像是块正在融化的墨渍。可奇怪的是,这个编号根本不在今日检查记录里,患者信息栏一片空白。
我以为是系统故障,重启了三次主机。当第三次登录时,那张影像又出现了,这次更清晰些,能看到颅内阴影边缘有不规则的环状增强。作为每天要看 hundreds 张片子的老手,我清楚这种影像意味着什么——很可能是恶性肿瘤。但更让我脊背发凉的是,右下角的拍摄时间显示为:2015年4月12日00:00。
那年我还在老院区上班。4月12日...我猛地想起那个穿红色毛衣的女孩。她叫林小婉,17岁,因为头痛呕吐来做CT。当时她的片子上就是左颞叶占位,我们加急做了增强扫描,报告里写着"考虑胶质母细胞瘤"。我记得她妈妈拿到报告时晕倒在走廊,林小婉却很平静,摸着自己剃光的头皮对我笑:"叔叔,等我做完手术,能把头发接长吗?"
后来听说她没撑过术后感染。老院区的PACS系统在2018年更新时,旧数据全部迁移到新服务器,按理说不会有残留。我颤抖着点击影像归档,想看看原始文件路径,屏幕却突然黑了下去。再开机时,所有异常痕迹都消失了,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夜班时的幻觉。
凌晨五点,护士站打来电话,说23床患者突然躁动,吵着说看到"穿红衣服的姐姐站在窗边"。我攥着对讲机往病房跑,路过走廊尽头的消防栓时,瞥见金属表面映出个模糊的影子——扎着马尾辫的女孩背影,红色毛衣的衣角轻轻扬起,就像当年林小婉站在CT室门口等结果时那样。
天亮交班时,我翻出五年前的旧病历。林小婉的最后一次检查记录确实是2015年4月12日零点,那是她术前最后一次CT复查。系统里的拍摄时间没错,可当年的值班技师签名栏里,赫然签着我的名字——但我清楚记得,那天零点我正在值班室打盹,根本没进过扫描间。
现在每次值夜班,我都会在零点前检查PACS系统的日志。那个红色毛衣的影像再也没出现过,但偶尔在胶片打印机启动的瞬间,我会闻到一丝若有若无的来苏水味道,混合着年轻女孩发间的草莓香。或许有些灵魂,只是想确认当年的报告没有出错,又或许,她只是想再看一眼那个曾对她微笑的叔叔,就像她从未真正离开过一样。
(全文987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