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警报》

凌晨两点十七分,消毒水的气味在走廊里漫成雾。林静揉了揉酸涩的眼睛,第无数次核对屏幕上的数据流。作为市三院院感管理科主任,她早习惯了把深夜加班当家常便饭,却没料到这个寻常的夜班,会成为职业生涯里最惊心动魄的十二小时。

警报响起时,她正往冷透的咖啡杯里续热水。尖锐的提示音像冰锥扎进太阳穴,整面墙的监控屏突然爆发出刺目的红色——住院部十五个病区,有七个同时触发了医院感染预警系统。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导管血流感染、手术切口感染......密密麻麻的红色警示符在屏幕上跳动,像某种正在蔓延的恶性病毒。

"小林?怎么回事?"值班护士站的王护士长推门进来,白大褂下摆还沾着半片碘伏痕迹。这位从业三十年的老护士声音里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林静知道,能让见惯生死的人露出这种神情,事态必定超出了可控范围。

"启动应急预案,先锁定感染病例的时间轴。"林静迅速点开电子病历系统,目光扫过患者信息栏,"外科3床术后高热、呼吸科7床出现多重耐药菌......等等,这些病例的主管医生都是......"她的手指突然停在屏幕上,"李医生带的组?"

随机图片

王护士长凑近看了眼,脸色瞬间变了:"小李上个月才独立管床,该不会是......"话音未落,办公室的电话突然炸响。急诊送来的新病人做术前筛查时,竟然查出了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而这个病人,恰恰来自李医生负责的病区。

"立刻调取走廊监控,重点查医护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林静抓起白大褂往身上套,路过处置室时顺手拽了盒快速手消液塞进口袋。消毒水在她掌心搓出沙沙的声响,这是她多年养成的习惯,越是紧张时刻,越要让双手保持干净的触感。

监控画面逐帧回放,凌晨一点零五分,李医生查完房后直奔护士站,手指在治疗单上写写画画时,指尖多次触碰口罩边缘。三分钟后,他去给呼吸科患者做吸痰操作,护目镜雾气遮挡了视线,竟伸手直接调整护目镜位置,整个过程没有更换手套。

"去把他的手消使用记录调出来。"林静的声音冷静得可怕,指甲却深深掐进了掌心。果然,系统显示该医生过去二十四小时内,手卫生依从性仅为37%。而更让人脊背发凉的是,负责该病区物表消毒的护工,今早竟把含氯消毒剂浓度配错了一倍。

当晨光爬上窗台时,林静站在示教室中央,看着台下眼睛通红的医护们。李医生的白大褂皱得像团废纸,年轻的脸上写满愧疚。"院感无小事,每个疏忽都可能成为压垮患者的最后一根稻草。"她举起那份被标红的消毒记录,"今天凌晨我们拦截了一场潜在的院感爆发,但真正该警惕的,从来不是系统的警报声,而是我们内心对规范的松懈。"

散会后,林静路过护士站,看见李医生正在给护工重新演示消毒液配比。阳光穿过他腕间的工作牌,在白大褂上投下小片光斑。她摸了摸口袋里的手消液,突然想起多年前带教老师说过的话:"院感管理就像给医院织一张看不见的网,网眼大了,漏过去的可能就是人命。"

窗外,早班的医护们正戴着崭新的口罩走进大楼。林静转身看向监控屏,那些曾经刺目的红色已全部转为平静的蓝色。但她知道,在这所永远亮着灯的白色建筑里,有些警报永远不该停止鸣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