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三点的警报

监护仪规律的滴答声在新生儿科走廊里荡出细微的回响,林护士长摘下老花镜,用指腹按压酸涩的眉心。墙上的挂钟刚跳过两点五十九分,她习惯性地起身巡视,白大褂下摆扫过护士站角落那台备用的培养箱——上周科室刚申请更换的旧设备,金属外壳还留着搬运时蹭出的两道浅痕。

三号培养箱的报警灯在黑暗中跳成刺目的红色时,林芳正弯腰调整五号箱的湿度阀。报警声像锋利的玻璃片划开寂静,她转身时撞翻了旁边的治疗盘,酒精棉球滚落在蓝色地砖上,倒映出箱内暖黄色的光。躺在箱内的男婴只有32周大,早产带来的潮红还未从他皱巴巴的小脸褪去,此刻却因氧气供给中断而微微发紫。

"快拿复苏囊!"她冲着护士站方向大喊,声音里带着不属于这个年纪的利落。右手已经熟练地掀开培养箱顶盖,左手同时摸到了箱侧的手动供氧阀。指尖触到按钮的瞬间,她忽然顿住——报警代码显示的不是常见的氧气压力不足,而是"系统自动停止运行"。

随机图片

走廊尽头的值班护士抱着设备冲进来时,看到的正是林护士长趴在培养箱前的背影。她白发里新染的栗色在应急灯下泛着微光,老花镜滑到鼻尖,正拿着手电筒往箱体底部窥探。"是温控模块的线断了。"她用镊子夹起一段焦黑的电线,绝缘层上还留着细密的裂纹,"去年梅雨季节进水留下的隐患,果然拖不得。"

氧气面罩已经罩在婴儿脸上,小家伙皱着眉头发出微弱的哼唧。林芳摸了摸他露在外面的小脚丫,体温比刚才低了半度。隔壁床的年轻妈妈被动静惊醒,扒着玻璃围栏往这边看,睫毛上还沾着未干的泪痕。三个月前这个姑娘抱着浑身青紫的早产儿冲进科室时的情景突然在脑海里闪过,那时用的也是这台编号03的培养箱。

"把备用箱推过来。"她脱下白大褂盖在培养箱顶部,挡住刺目的报警灯,"通知设备科,现在就带人来修。"金属轮在地面滚出沉闷的声响,当备用箱的电源指示灯亮起时,林芳才发现自己后背已经湿透了。怀里的复苏囊随着婴儿的呼吸一起一伏,她数着秒数调整按压频率,目光始终落在监护仪上跳动的血氧数值上。

设备科的王师傅扛着工具箱跑进来时,额头上的汗已经浸透了刘海。"上周巡检时就该换这根线..."他蹲在地上拧螺丝的手有些发抖,"谁知道库房说新配件还没到货..."话音未落,林芳已经从白大褂口袋里摸出个密封袋,里面整整齐齐缠着几截不同规格的电线。"用2.5平方的硅胶线,"她递过剪刀,"我抽屉里常备着,就怕半夜出这种急茬。"

凌晨三点十七分,03号培养箱重新开始运转。林芳把婴儿轻轻放回箱内,看着温控表慢慢升到36.5℃,这才注意到年轻妈妈不知何时已经站在身旁,手里攥着块洗得发白的小方巾,正偷偷抹眼泪。"没事了,"她轻轻拍了拍对方的手背,指腹触到对方腕骨处突起的骨节,"早产儿就像小树苗,得咱们多费点心思。"

东方泛起鱼肚白时,林芳坐在护士站写事故报告。笔尖划过"设备老化"四个字时,窗外传来住院部大楼前环卫工扫落叶的沙沙声。她摸出抽屉最深处的笔记本,在空白页写下:"建议将培养箱线路检查周期缩短为每周一次",字迹力透纸背,最后那个句号洇开小片墨渍,像极了监护仪上趋于平稳的心跳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