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衣下的阴影》

凌晨三点的市立医院核医学科,走廊尽头的PET-CT室还亮着灯。张师傅摘下铅帽,额角的汗水在冷风机的吹拂下渐渐变凉。他习惯性地瞥了眼别在白大褂上的个人剂量计,绿色的数值灯突然闪过一道刺目的红光。

"又超标了。"他对着更衣镜自言自语,镜中的中年人眼角爬满细纹,铅衣的肩带在白大褂上压出两道淡淡的痕迹。隔壁更衣室传来年轻技师小林的哈欠声:"张哥,这月第三回报警了吧?咱这剂量计是不是该送检了?"

张师傅没接话,指尖摩挲着那件穿了三年的铅衣。深灰色的铅橡胶表面泛起油光,左胸位置有块硬币大小的磨损,露出底下白色的衬布。上周他特意用辐射检测仪扫过这里,数值比其他部位高出20%。

"明早把库里的备用铅衣全拿出来测一遍。"他将铅衣挂进专用消毒柜,金属挂钩碰撞出清脆的响声,"尤其是那件3号,上次给肿瘤患者做介入时被勾破过。"

小林探进半个脑袋,手机屏幕的蓝光映着他满是痘痘的脸:"主任说新铅衣采购单还没批下来,现在库里就剩五件备用的......"话音未落,走廊里传来急救推车的轰鸣,两人对视一眼,各自抓起铅衣冲向检查室。

随机图片

晨光透过百叶窗切割着操作间的地板,张师傅将最后一份检查报告归档时,看见小林正对着自己的剂量计发呆。年轻人的指尖在屏幕上反复划动,脸色越来越白:"张哥,我这月累积剂量......超过年限值的三分之二了。"

窗外的香樟树在晨风中沙沙作响。张师傅想起三年前自己第一次独立操作时,带教老师曾拍着他的肩说:"铅衣是咱们的第二层皮肤,比病人更需要细心呵护。"他转身打开文件柜,翻出泛黄的《核医学防护手册》,第47页的铅衣检测标准被红笔圈了又圈。

"把旧铅衣送去省疾控中心做穿透性检测。"他扯下白大褂,露出里面洗得发灰的汗衫,"我下午去医务处堵王主任,再拖下去要出人命的。"

中午的医院食堂飘着西兰花炒肉的香气,张师傅在走廊里堵住刚开完会的王主任。对方的金丝眼镜滑到鼻尖,看着他手里的检测报告直皱眉:"科里每年防护经费就那么点,换一批铅衣得小二十万......"

"上周血液科那例骨转移患者,注射剂量比常规高出三倍。"张师傅的声音盖过走廊里的人声,"您知道小林最近总说头晕恶心吗?他才24岁,刚结婚三个月。"

王主任的手指在报告上敲了两下,突然瞥见他白大褂下露出的剂量计——红色警报灯还在微微闪烁。老主任的喉结动了动,从西装内袋摸出手机:"我现在给设备科打电话,先启用应急采购流程......"

三天后,二十件崭新的铅衣整齐挂在更衣室。张师傅摸着那件编号001的新装备,铅橡胶的质感比旧款柔软许多。小林抱着新铅衣转圈,青春痘上沾着更衣室的灯光:"张哥你看,新衣服还有透气孔呢!"

深夜的PET-CT室,张师傅将旧铅衣逐一装箱。当那件3号铅衣被放进报废箱时,他忽然发现磨损处的衬布里嵌着一粒银色的金属碎屑。用镊子夹出时,碎屑在台灯下泛着幽蓝的光——那是长期受辐射照射才会出现的金属变色。

走廊尽头的护士站传来夜班护士的闲聊声,张师傅拉上报废箱的拉链,听见自己的心跳声在寂静中格外清晰。窗外的月亮不知何时升起来了,透过百叶窗的缝隙,在铅衣表面投下蛛网般的光影。他知道,有些阴影终将被新的阳光覆盖,但那些藏在铅衣褶皱里的故事,永远不该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