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星期三
监护仪的嘀嗒声像一把生锈的剪刀,在消毒水气味里来回切割着时间。林夏把手术帽又紧了紧,目光扫过体外循环机上跳动的数字。32岁的心脏外科主治医师,已经记不清这是本周第几台手术了,只看见巡回护士递来的纱布上,血迹晕开的形状越来越像老家屋檐下的冰棱。

"转机。"主刀的张主任头也不抬,镊子精准钳住冠状动脉末端。林夏转身去调整体外循环机参数,突然听见一阵异样的嗡鸣。就像老式座钟里卡住的齿轮,金属摩擦声从机器底部渗出,混着监护仪陡然升高的警报,在无影灯下织成一张密网。
"流量下降至2.0!"体外循环师的声音带着颤音。林夏看见屏幕上的动脉压数值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往下掉,红色曲线像被剪断的风筝线。张主任手里的镊子顿了顿,抬头时镜片反光遮住了眼神:"启动备用泵。"
巡回护士已经冲向器械柜,突然又停住脚步:"上周保养时说备用泵的电路板还没到货......"这句话像颗冷不丁的子弹,击穿了手术室里最后一丝镇定。林夏的指甲掐进掌心,想起昨天晨会时设备科那张不耐烦的脸,说什么"财政审批流程没走完"。此刻机器的异响越来越尖锐,就像当年父亲送她去医学院时,拖拉机坏掉的发动机声。
"用手动泵。"张主任的声音突然冷静下来,伸手扯掉手套,"小林,你来。"林夏愣了零点几秒,看见主任递过来的转动手柄,金属表面还带着体温。七年前刚进科室时,她曾在模拟训练里用过这东西,但真正上手还是第一次。掌心的汗很快把橡胶手柄泡得发滑,她数着每一圈转动的频率,感觉自己不是在操作医疗设备,而是在推磨一盘陈年的旧时光。
"保持每分钟60转。"张主任的手术刀再次落下,"患者三十七岁,女儿才五岁,上周还在病房给孩子折千纸鹤。"这句话像块扔进湖面的石头,在林夏心里荡开涟漪。她想起昨晚值夜班时,路过病房看见那个小女孩,正把折纸举到昏迷父亲的鼻尖,说"爸爸闻闻,这是草莓味的"。
机器的警报声突然变调,林夏看见动脉压跌到了50mmHg。汗水顺着下巴砸在手术服上,她听见自己牙齿打颤的声音,却发现右手的转速始终稳定。记忆突然闪回大二那年,父亲在工地摔断腿,她在县医院守了三天三夜,听着监护仪规律的声响,学会把恐惧碾碎成掌心的老茧。
"来了!"器械护士举着临时从其他科室调来的备用泵冲进手术室,声音里带着哭腔。林夏感觉肩膀突然被拍了一下,张主任已经接过她手里的手柄:"换你缝合,剩下的我来。"她这才发现自己的白大褂后背已经湿透,贴在脊柱上像块冰冷的铁板。
缝合到第三针时,监护仪的警报声终于平息。林夏听见体外循环师说"流量恢复2.8",抬头看见窗外的天已经擦黑,远处的霓虹开始在雨幕里融化。张主任还在转动着手柄,侧脸的轮廓被手术灯勾勒出银色的边,像尊正在融化的蜡像。
"以后每周亲自检查设备。"张主任突然开口,声音轻得像怕吵醒什么,"我当住院医那年,有台手术也是泵坏了,没挺过来。患者妻子抱着三个月大的孩子,在走廊坐了整宿。"林夏的指尖顿了顿,缝线穿过心肌组织的触感,突然变得像婴儿的皮肤一样柔软。
凌晨一点,林夏站在更衣室镜子前,摘口罩时蹭掉了鬓角的一块皮。手机在储物柜里震动,点开是母亲发来的视频:两岁的侄子举着她寄回家的听诊器玩具,奶声奶气地喊"姑姑救人"。镜子里的自己眼尾泛红,却在笑。她想起推患者回病房时,那个小女孩突然抓住她的袖口,往她手里塞了颗水果糖,包装纸上的草莓图案还带着体温。
走出医院时,雨已经停了。路灯把她的影子拉得老长,路过垃圾站时,看见一台被拆开的体外循环机,金属外壳在月光下泛着青灰色。她摸了摸口袋里的水果糖,糖纸在掌心发出细碎的响。远处传来救护车的鸣笛,她咬开糖纸,草莓的甜突然漫过舌尖,混着手术室里挥之不去的血腥气,在深夜的冷风里,酿成一颗带着咸味的星星。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