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迷雾》
凌晨三点的医院走廊寂静得能听见心电监护仪的滴答声,张建军揉着酸涩的眼睛,第三次刷新了质控系统页面。屏幕上那串鲜红的数字像扎在眼皮上的刺——内科病区的质控评分又降了,从昨天的92分跌到了87分,而且是在午夜时分自动跳变的。
作为质控科科长,他比谁都清楚这个分数意味着什么。下个月的三甲复审在即,各科室的质控评分是重要考核指标,而内科向来是院里的标杆科室。他抓起电话打给信息科值班员小李:"把近一周的评分日志给我调出来,特别是零点自动评分模块的数据流向。"
天刚破晓,小李抱着笔记本电脑冲进质控科。"您看,评分系统每天零点会自动抓取各病区的电子病历、院感监测、护理记录等数据进行算法评分。但内科的数据传输记录显示,最近三天每到23:59分,有个异常进程会短暂占用服务器带宽,导致部分数据未完全同步就触发了评分程序。"
张建军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据流,突然想起昨天去内科巡查时,王主任曾半开玩笑地说:"老张啊,你们质控科的系统是不是装了自动扣分闹钟?最近总感觉分数扣得不明不白。"现在看来,问题可能出在数据采集的源头。

两人直奔内科护士站,夜班护士小陈正在整理晨间护理单。"陈护士,最近有没有发现电子病历系统卡顿?"小李边问边查看护士站的终端设备。小陈忽然一拍脑门:"对了,前天下午有个维修师傅来调过监控摄像头,他搬梯子的时候好像碰到了墙角的交换机,后来网络就有点时断时续的。"
众人顺着网线找到墙角的机柜,只见一台交换机的接口处插着两根颜色异常的网线。小李戴上防静电手套轻轻拔下,指着标签说:"这根是连接临床数据中心的主线路,旁边这根居然接的是食堂的订餐系统!估计是维修人员误把备用线路插错了,每到饭点订餐系统流量增大,就会挤占医疗数据的传输通道。"
"可为什么偏偏是零点出问题?"张建军皱眉追问。小李打开交换机的日志文件解释道:"食堂的食材采购系统每天23:55会自动生成订货单,巨大的数据包刚好在评分系统启动前抢占带宽,导致内科的部分质控数据未能及时上传,系统默认缺失项扣分。"
真相大白时,晨交班的铃声刚好响起。张建军带着小李找到正在查房的王主任,把故障排查报告递过去:"昨天是我们考虑不周,没把硬件巡检纳入质控范围。现在线路已经恢复,等今天零点数据完整上传后,评分应该能恢复正常。"
王主任看着报告上的交换机接线图,拍了拍张建军的肩膀:"老搭档了,我就说你们质控科不会冤枉人。不过话说回来,这系统自动评分看着先进,到底不如你们人工核查让人心里踏实。"
阳光透过走廊的窗户洒在两人身上,张建军望着护士站里重新流畅运行的电子屏,突然意识到在这个数据为王的时代,质控工作不能只盯着算法模型,那些藏在网线接口、设备角落的细微之处,才是真正需要用心把控的质量防线。
当天下班时,他在质控科例会上多提了一项议程:"从明天开始,咱们科分成两组,一组跟信息科做系统联调,一组去各科室走现场,看看那些自动生成的数据背后,到底藏着多少我们没注意到的'小插曲'。"窗外的香樟树沙沙作响,仿佛在为这个决定轻轻鼓掌。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