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小数点》

凌晨两点十七分,财务科的日光灯管发出电流嗡鸣。王秀兰摘下老花镜,用指节揉了揉酸涩的眼角,眼前的电子表格却依然跳着模糊的光斑。她盯着屏幕上那行鲜红的数字,右手指尖不自觉地摩挲着计算器边缘——这个月的药品进销差价率又出现了0.03%的偏差,像根细刺扎在她三十年的财务直觉里。

作为在市三院财务科干了二十八年的老会计,王秀兰记得每一次系统升级带来的阵痛。去年医院上了新的HIS系统,年轻人都说这下子账目能自动轧平了,可她总觉得那些跳动的电子数据不如从前手工账页来得踏实。此刻电脑右下角的时间戳正一秒秒推进,她第三次点开药品科的明细账,目光在"儿科-一次性输液器"的条目上停住了——本该每月固定的23400元耗材费,这个月竟显示为234000元。

"不可能。"她喃喃自语,指甲轻轻叩击着键盘。儿科护士长上周刚说过,这个月因为流感患儿减少,输液器用量比上月下降了两成。王秀兰调出原始凭证扫描件,发票上清晰地写着"贰万叁仟肆佰元整",可系统里的自动结转数据却无端多了个零。她赶紧核对其他科室的同类项目,心脏猛地缩紧——内科、外科、急诊科的耗材费都出现了同样的错误,全是末尾多一位数,像是谁恶作剧时敲错了小数点。

走廊尽头传来值班保安的脚步声,王秀兰摸出手机给科长打电话,听筒里却只有忙音。她忽然想起今天下午信息科来装过系统补丁,当时自己正忙着核对医保回款,没顾上细看那些穿蓝大褂的年轻人在电脑前鼓捣什么。此刻她站起身,后腰的旧伤隐隐作痛,踩着吱吱作响的转椅去够文件柜顶层的《系统操作手册》,泛黄的纸页间掉出张去年的便签,上面是她用铅笔写的"自动结转需双人复核"。

四点零五分,财务科的玻璃门被推开,值夜班的小李揉着眼睛闯进来:"王姐,您还没走啊?刚才信息科在群里说......"小伙子话没说完,就被屏幕上的数字惊得瞪大了眼睛。两人合力导出后台数据,终于在自动结转的代码里发现了问题——新补丁中的小数点移位函数出现逻辑错误,本该乘以10的运算被写成了乘以100。

随机图片

"幸亏您发现得早。"小李擦着额角的汗,熟练地提交了错误工单,"要是等到月初结账才发现,医保结算和药品采购全得乱套。"王秀兰看着窗外渐亮的天色,想起二十年前手工对账的夜晚,煤油灯把账本照出暖黄的边,她和老科长趴在桌上逐笔核对,笔尖点在小数点后的认真劲儿,和现在盯着屏幕的心情竟没什么不同。

晨光爬上办公桌上的搪瓷缸,里面的茶水早已凉透。王秀兰收拾好文件夹,经过走廊时看见儿科病房透出微光,某个患儿的家长正坐在床边轻拍孩子。她摸了摸口袋里的计算器,金属外壳还带着体温。有些东西变了,有些东西终究没变——小数点会跳错位置,但总有人要守住那道关键的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