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攥着晨会记录,快步往医院三楼会议室赶。晨间交班是雷打不动的流程,可今儿刚推开会议室门,脊梁骨就蹿起股凉意——二十张深棕色实木椅,竟像被无形的手拨弄过,横七竖八歪在过道旁,有的椅腿还蹭着墙根,在米黄色墙面上划出几道浅灰印子。
“这谁恶作剧?”她嘟囔着上前扶正最前排的椅子,指节刚碰到扶手,身后突然传来“咯吱”声。扭头一看,倒数第二排的座椅竟慢悠悠转了个方向,椅背正对着她,像有双眼睛在暗处打量。林晓心脏猛地一缩,手里的记录本差点滑落。
晨会时间到了,科室主任、医生护士陆陆续续进来,瞧见这乱象都倒吸凉气。“昨晚保洁阿姨走时还好好的。”后勤老张挠着地中海式的头顶,蹲下身检查椅腿,金属滑轮上没指纹,地面也没拖拽的泥痕。林晓盯着那把自动转向的椅子,突然发现椅面朝向和会议室新装的智能投影仪角度诡异吻合,像在“瞄准”幕布。
接下来三天,怪事愈演愈烈。有时椅子会整整齐齐排成三列,间距精确到厘米;有时又围成圈,像在开神秘圆桌会。监控室调出录像,凌晨两点十七分,镜头里的椅子竟自己滑动,滑轮转动的“滋滋”声在寂静夜里格外刺耳。画面里,最先移动的总是林晓常坐的那把靠窗座椅,它慢悠悠滑向会议室中央,像在等主人赴约。

“会不会是智能系统串线?”器械科小陈抱着平板排查,新升级的会议系统和整栋楼的物联网关联,“座椅底部装了隐形轨道,本是为方便移动调试投影角度……”话没说完,墙角的椅子突然滑动,吓得小陈平板差点摔地。林晓突然想到,上周智能系统升级时,工程师说过“重力感应调试”,难道程序出错,让座椅成了“听话”的傀儡?
当晚,林晓抱着笔记本守在会议室。零点刚过,第一排座椅开始震颤,滑轮缓缓转动。她屏着呼吸靠近,发现椅腿下方的微型芯片正闪着幽蓝微光。指尖轻触轨道旁的感应面板,系统突然弹出报错窗口——原来升级时的参数错误,让座椅把“人体惯常落座方位”当成了移动指令,林晓靠窗的座位数据,成了这场闹剧的“指挥代码”。
次日清晨,工程师修正程序。当会议室恢复整洁,林晓摸着那把安分的座椅,突然笑了:“倒像群闹脾气的孩子,非折腾出存在感。”阳光透过百叶窗洒在椅背上,深棕木纹泛着暖意,再没人会觉得,这些静默的座椅里,藏着段调皮的智能乌龙。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