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握着方向盘的手沁出冷汗,后视镜里映着车厢里二十多张睡眼惺忪的脸——这是医院清晨六点的通勤班车,载着刚下夜班的医护和即将上岗的实习生,正往城郊院区疾驰。
“吱——”刹车踏板踩下去时,金属摩擦声刺得耳膜生疼。老张眉头一蹙,这车跟了他八年,刹车从没出过这种幺蛾子。他又试了两下,踏板竟像焊死在地板上,分毫不动。前方三百米就是盘山公路的急弯,护栏外是深不见底的山谷。
“都醒醒!抓稳扶手!”老张扯着嗓子吼,掌心在方向盘上攥出白痕。后排刚入职的小林猛地惊醒,怀里的保温杯摔在过道,枸杞滚得满地都是。急诊科李主任一把攥住前排座椅,声音发颤却稳:“老张,走应急车道,拉手刹!”
班车像脱缰的野马冲向下坡,老张指甲抠进方向盘,视线扫过仪表盘上的时速表——60、70、80……他猛地打方向盘蹭向右侧山壁,车身擦着岩壁迸出火星,后排传来此起彼伏的尖叫。拉手刹的瞬间,车尾猛地甩向外侧,小林整个人摔向窗边,额头磕在窗框上,血珠子直往下掉。

“别慌!系安全带的都把腰弓起来!”李主任扯过急救包,边给小林按伤口边冲老张喊,“前面两公里有避险车道!”老张咬紧后槽牙,余光瞥见右侧岔路的黄色标识,猛打方向冲进去。砂石路咬着轮胎,车身剧烈震颤,像被无数双手往下按,时速终于从80跌到30、20……直到“哐当”撞上缓冲坡的轮胎墙,全车人集体向前栽,又被安全带狠狠拽回座椅。
救护车呼啸而至时,老张瘫在驾驶座上,后背的冷汗把制服浸透。检修工撬开底盘,倒抽一口冷气:“刹车油管被人用钢丝绳锯断了,断口还新鲜着。”警灯在暮色里旋转,老张攥着报废的刹车踏板,突然想起三天前,总有个戴鸭舌帽的男人在班车旁转悠,当时只当是等车的家属……
后来案子破了,是个因医闹记恨医院的偏激患者。可老张再开车时,总会多检查三遍刹车。那天小林缠着纱布来致谢,说自己额头的疤是“生死勋章”,李主任却盯着窗外叹:“这车辙印里,藏着二十多条命的后怕啊。”
(全文987字)
创作思路:从通勤日常切入,用“刹车异响伏笔→危机爆发→群体应变→悬疑收尾”的结构,穿插职业细节(医护急救反应、驾驶应急操作)增强真实感。通过金属摩擦、车速飙升、车身震颤等感官描写拉满紧张感,最后落点在人性与隐患的反思,让“班车危机”不止是惊险叙事,更勾连职场群像与社会隐患的纵深。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