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科的走廊永远飘着消毒水与抗凝剂混合的气味,李秋云捏着第三管标本,指尖被试管壁的凉意沁得发麻。凌晨两点的抢救室催命似的打电话,说是脾破裂患者等血救命,可眼前这台新换的智能分拣机,今儿偏跟她作对。

“周筱,把21床的标本扫进去!”李秋云冲实习生吼了一嗓子,自己攥着23床的管往扫码台跑。小姑娘周筱刚轮岗来输血科,手指哆哆嗦嗦地把条码怼向扫描仪,机器突然发出刺耳的蜂鸣——标本识别异常

“姐,扫不进去……”周筱的声音带着哭腔。李秋云瞥了眼监控屏,分拣仓里的试管像乱了阵的棋子,本该归21床的标本,竟和23床的在传输带上来回打转。她猛地拍了下机器外壳,“这破玩意儿!上周才校准的!”

抢救室的电话又炸了,值班医生的声音透过听筒都在抖:“血呢?患者Hb已经40了!”李秋云咬着牙,把所有标本重新手动扫码,可系统里21床和23床的条码信息竟诡异地重叠了——姓名、病历号、血型,像被泼了墨的宣纸,糊成一团。

“不可能……”她攥着试管贴到灯光下,21床的标签边缘竟洇着23床的条码残迹,像两张纸错叠着打印。周筱突然尖叫:“姐!刚才分拣机吞了标本,吐出来就……就变样了!”

李秋云后背窜起冷汗。她疯了似的翻查工作日志,才发现今早工程师远程升级系统,没等试运行就匆匆走人。现在两台离心机同时轰鸣,却分不清哪管是哪床的血样。抢救室那边传来消息,患者开始抽搐,监护仪的报警声透过电话刺得人耳膜生疼。

“去把主任叫来!”李秋云抖着手给检验科打电话,临时申请加急重抽标本。可等新标本送到,分拣机又“哐当”一声死机,显示屏上闪烁的乱码像张狰狞的鬼脸。周筱蹲在机器旁掉眼泪:“姐,我是不是毁了两条命……”

凌晨四点的输血科,白炽灯把所有人的影子拽得老长。主任赶来时,李秋云正徒手拆分分拣机的传输带,指甲缝里嵌着黑色的齿轮碎屑。终于在分拣仓的夹缝里,找到两张黏连的条码纸——不知哪个环节的标本标签,竟因机器高温融了边角,黏成了“双胞胎”。

当新配的血液终于输进患者体内,李秋云瘫在椅子上,盯着那堆报废的试管。周筱攥着消毒湿巾,把分拣机擦了一遍又一遍,像在擦拭一场差点酿成的灾难。窗外的天泛着鱼肚白,李秋云摸出手机,给设备科发了条消息:智能系统再聪明,也抵不过人心的疏漏。

随机图片

后来输血科多了条铁规:任何标本上机前,必须人工核两遍条码。可李秋云总记得那个凌晨,智能机器吐出的“血色迷雾”,像根刺扎在医疗安全的神经上——科技能提速,却替不了人的眼睛和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