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漫进输血科的玻璃窗时,护士小夏抱着标本箱冲进科室,额前碎发被冷汗黏成绺。“老周,急诊室3床和6床的配血标本,刚送来!”她把两支试管往生物安全柜上一放,喘着粗气扒拉手机——还有两个病区的标本没取。

随机图片

检验科老周推了推眼镜,盯着自动分拣仪的显示屏。这台新机器刚上线两周,号称“零差错标本分配”。他扫码录入信息,试管应声滑入对应通道,可就在3床标本即将归位时,机器突然发出尖锐警报,两道蓝光诡异地交错闪烁。老周心脏猛地一紧,伸手去捞试管架,却见原本贴3床条码的试管,竟和6床的调换了位置!

“糟了!标本混淆了!”老周的吼声惊得小夏踉跄回头。她盯着试管上扭曲的条码,想起半小时前在急诊室取标本时,两台推床擦肩而过,难道那时就……指尖掐进掌心,小夏攥着手机的手发抖:“3床是消化道大出血,6床是宫外孕破裂,都是Rh阴性血,这要是输错……”后半句哽在喉咙里。

老周扯过科室流程图,先切断分拣仪电源,抄起座机就拨急诊电话:“李主任,立刻给3、6床重新抽标本!现在!”不等对方追问,他转身冲小夏喊:“查监控!看标本从采集到运输的每一步!”两人分头行动,老周翻出标本交接记录,小夏攥着平板调监控,画面里急诊护士采血时标签贴得端正,可转运箱在走廊被保洁车蹭了下,试管架倾斜,标本竟在箱内悄悄转了位——运输环节的震动,让看似密封的标本箱成了“搅拌机”。

走廊里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新标本送到。老周盯着离心机飞速转动,冷汗浸透后背的白大褂。这三小时像被抻长的线,每一秒都牵着两条性命。直到交叉配血报告终于跳出正常结果,他瘫坐在椅上,望着窗外泛白的天光,突然攥紧小夏的手:“明天就给转运箱加固定卡槽,这事得写成案例分析……”

晨光里,输血科的仪器重新嗡鸣,可每个人都知道,那台自动分拣仪的警报声,会在往后无数个深夜,惊醒关于“严谨”的执念——医疗里的“自动”背后,永远得站着把每个环节攥实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