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团委那面旗

那天午后,医院团委活动室里,几个年轻医护正围着面红旗忙活。这面缀着“青年突击队”字样的旗帜,跟了咱们医院团委三年,每次义诊、应急支援都扛在最前面,布料边缘都磨出毛边了,却像块磁石,把一群二十来岁的热血青年吸在一起。

团委旗帜的重量

林晓是新来的护士,头回见人擦旗杆能擦出光来。“张哥,这旗咋这么金贵?”她攥着抹布的手悬在半空。老张蹲那儿给旗面除尘,抬头笑:“这旗啊,是咱医院青年的魂。去年抗洪,咱扛着它在大堤上守了三天三夜,病人家属看见旗,就知道有救了。”话音没落,窗外飘起细雨,大伙手忙脚乱把旗往墙上挂——铁钩刚扣住绳环,“咔”的脆响,旧麻绳断了半截,旗面斜斜坠下来,右侧布料“嘶啦”撕开道口子,像道疤。

撕裂的刹那

空气僵住了。实习医生小周眼眶先红,“这、这咋整啊……”老张攥着断绳的手也抖,指节泛白。林晓盯着旗面的裂口,突然想起值班室抽屉里有针线包——值夜班缝过防护服袖口。她扒拉出来,却不知从哪儿下针。旗面是涤棉混纺,裂口歪歪扭扭,线头还卷着毛。老张叹口气:“要不……找广告公司重做?”话刚出口,墙角传来闷声:“重做的旗,能有这道疤里的故事?”说话的是规培生阿远,他攥着支马克笔,笔帽都快被捏扁,“咱自己缝,每针都把过去的事儿绣进去。”

随机图片

针脚里的答案

没人再说话,却都动起来。林晓穿针,老张理线头,小周翻出旧照片——抗洪时旗被雨打湿的模样、疫情里旗插在临时病区门口的画面,阿远拿铅笔在旗面裂口旁轻轻描:“这儿绣个急救箱,那儿补个听诊器图案。”窗外雨渐停,暮色漫进屋子,针脚在旗面上起起落落。林晓的手指被扎了下,血珠渗在布料上,她却笑:“这下旗上有咱的血印子,更牢了。”老张突然哼起团歌,跑调却响亮,小周跟着哼,阿远的铅笔头在旗角画了颗小小的红星。

等到旗面重新挂起,裂口处的针脚歪歪扭扭,却缀着急救箱、听诊器、红星,还有道浅浅的血渍痕迹。林晓摸着旗面,突然懂了老张说的“魂”——不是旗本身多鲜亮,是一群人守着它、补着它时,攥在手里的温度。后来每次活动,这面“补丁旗”照样扛在最前面,风一吹,那些针脚里的故事,倒比新旗更让人心颤。

(标签:医院,团委,旗帜,成长,责任,)

(故事里,旗帜的撕裂是契机,让年轻人读懂“传承”不只是光鲜的符号,更是带着伤痕去修补、去续写的真心。新手朋友能看到:集体的魂,藏在每道缝补的针脚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