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室里的“访客”

初遇异常

我是实习医生小夏,第一次单独守解剖室那晚,消毒水味裹着寒意往骨头里钻。解剖台边的器械柜里,七把手术刀整整齐齐码在第二层抽屉,刀柄的橡胶纹路我摸过无数回——这是今晚最后核对的活儿。

夜里十点多,突然听见“咔嗒”声,像抽屉滑开的轻响。扭头瞅器械柜,第二层抽屉竟半敞着,最左边那把手术刀,刀刃朝外翻了个角度,金属反光跟之前不一样。我攥着记录本走近,指尖刚碰到刀柄,后颈突然窜起凉意——明明记得临走前把抽屉锁好了。

随机图片

追查“移动”轨迹

接下来三天,每回值解剖室夜班,那把手术刀准出幺蛾子。要么躺在解剖台边缘(我发誓收进柜子了),要么刀柄缠着根细细的头发(解剖室哪来的头发?)。同科室的张老师听我描述,眉头拧成麻花:“那把刀……是老陈主任生前常用的,十年前退休前落在这儿,没人敢扔。”

这话像往悬疑剧里塞了条暗线。我翻出科室档案,老陈主任的照片里,他攥着的手术刀和我遇见的那把一模一样。更怪的是,档案里夹着张泛黄的便签,写着“刀锋要敬生命,每一刀都得稳”——字迹苍劲,跟老陈主任的签名笔迹对上了。

暗格里的秘密

趁着白班,我撬开器械柜最下层暗格(锁早锈坏了),里头躺着本工作笔记,纸页边缘卷着毛边。扉页写着:“1987年,第一次执刀解剖,手抖得割破自己手套……”往后翻,全是老陈主任对解剖刀法的琢磨,每一页都画着刀锋角度示意图,最后几页还夹着张字条:“后辈别怕,这刀守着解剖室,盼你们少走弯路。”

当晚再守解剖室,我对着那把手术刀轻声说:“陈主任,我看懂您的笔记啦。”话音刚落,抽屉“咔嗒”合上,手术刀规规矩矩躺回原位,橡胶刀柄泛着温驯的光。后来值夜班,偶尔还能瞧见刀刃角度微调,像有双看不见的手,悄悄给后辈校准刀锋的方向。

(标签:悬疑,医院故事,解剖室,手术刀,灵异日常)

(故事里,手术刀的“移动”藏着前辈对医学的敬畏与传承。新手别怕职场里的“异常”,说不定是前人留下的温柔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