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示教室里,那支干涸的白板笔
医院示教室的门总半掩着,白墙前的白板像块等待着色的画布。这里常挤满捧着病历的医生、攥着笔记本的实习生,白板笔是最忙的“小帮手”——笔尖划过,病例分析、手术步骤、用药逻辑全落在白板上,湿巾一擦又干干净净,等着下一场知识的流淌。

那支“老战友”的使命
李医生办公桌上,总躺着支深蓝色白板笔。笔帽边缘磨得泛白,握笔的地方有圈浅浅的凹痕——那是他备课熬夜时,手指反复摩挲留下的印记。每次带教前,他会旋开笔帽,在白板角落画道线,确认墨水流畅,才开始滔滔不绝:“看这个病例,患者心衰诱因藏在用药细节里……”笔尖在白板上疾走,深蓝墨痕跟着他的思路蜿蜒,把复杂的医学知识拆成清晰的脉络。实习生们盯着白板记笔记,偶尔抬头,能看见李医生握笔的指节因用力泛着白,却没注意到,笔杆里的墨水正悄悄变少。
悄悄干涸的信号
最先发现异常的是规培生小林。那天她帮李医生准备示教,抓起那支深蓝笔,在白板上画了两笔——墨痕断断续续,像被风吹散的线。“李老师,笔没水了?”小林举着笔晃了晃。李医生接过笔,在黑板擦上蹭了蹭笔尖,又用力画了几道:“还能用,可能是笔尖堵了。”说着继续写下“急性心梗鉴别诊断”,可后半行字越来越淡,最后只剩若有若无的痕迹。没人当回事,示教结束,笔帽随手扣在桌上,和其他十几支笔混在一起。示教室的窗常开着,初秋的风溜进来,卷走笔尖残留的湿气,也加速了墨水的挥发。
干涸背后的“日常疏忽”
一周后,李医生再抓起那支笔时,笔尖彻底僵住了——无论怎么按、怎么蹭,白板上只剩干涩的划痕。他盯着笔杆发愣,才想起:示教室的笔总被随手放,笔帽没盖紧是常态;通风的环境让墨水挥发更快;甚至没人定期检查笔的状态,直到“罢工”才惊觉。就像医院里那些不起眼的细节:抢救车的药品清点、监护仪的参数校准,若没及时维护,关键时刻也会掉链子。这支干涸的白板笔,像个沉默的提醒:再小的工具,也需要被“看见”——用完盖好笔帽,定期检查墨水,才能让它陪医护们写完一场场知识的“接力赛”。
后来,示教室的白板旁多了个笔筒,笔帽都盖得严严实实。新换上的白板笔墨水饱满,笔尖划过白板时,深蓝墨痕又流畅地铺展开。但那支干涸的笔,仍躺在李医生的抽屉里——它没讲完的医学故事,早被融进更细心的日常里,续写下去。
标签:医院,示教室,白板笔,职场故事,日常细节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