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班室那盏忽明忽暗的台灯

医院值班室的窗户外,梧桐叶被夜风卷得沙沙响。我攥着体温计,刚推开值班室的门,就瞥见角落那盏老式台灯——灯泡正忽明忽暗,像呼吸不均的老人。

深夜里的怪台灯

这是我入职急诊室的第一个独立夜班。墙上挂钟的指针慢悠悠爬过十点,消毒水味混着窗外的潮气往鼻腔里钻。那盏台灯搁在靠窗的旧桌上,铁制底座生了锈,灯罩边缘掉了块漆,活像位被岁月磨旧的老伙计。

起初以为是接触不良,我凑近想拧拧灯泡,指尖刚碰到金属灯座,灯光“啪”地灭了。心脏猛地一跳,后背瞬间沁出汗。可没等我退开,它又“滋啦”亮起来,暖黄光晕里,尘埃在空气里浮浮沉沉。这一夜,台灯像跟我较劲儿似的,隔半小时就闪烁一回。我攥着值班记录册,眼睛不敢离它太远,总觉得那忽明忽暗里,藏着什么没讲完的故事。

老护士的故事

第二天交班,我跟带教李姐说起这事。她往值班室窗台上瞟了眼,嘴角往上翘了翘:“这灯啊,得从张姨说起。”

十年前,张姨还是急诊室的护士长。某个暴雪夜,救护车送来位心梗患者,家属哭到瘫软。张姨攥着除颤仪冲进去时,值班室的台灯突然开始闪烁,灯泡明灭间,抢救室的红灯亮了整整三小时。等患者转出ICU,张姨回到值班室,台灯竟安安稳稳亮着,再没出过幺蛾子。

“后来张姨退休那天,特意摸了摸这台灯,说‘老伙计,替我接着守’。”李姐指尖轻轻敲了敲灯座,“从那以后,只要急诊遇上生死关头,这灯就会……”她没往下说,可我突然懂了——这盏灯,像是在替那些守过深夜的人,把故事藏进明灭的光影里。

灯影里的传承

再轮到我值夜班时,特意提前半小时到值班室。擦干净台灯底座的锈迹,往灯座里塞了张便签:“今天我守夜,您也歇口气吧。”奇怪的是,这晚台灯安安静静,暖光把病历单上的字迹衬得格外清晰。

后半夜送来位农药中毒的姑娘,洗胃、推药、监护仪的警报声此起彼伏。等抢救成功,天边泛出鱼肚白,我拖着步子回值班室,竟看见那盏台灯又开始闪烁——这次的节奏很慢,像老人轻轻点头。阳光漫进窗台时,灯泡“啪”地暗了,只剩晨雾里的尘埃,还在光的余韵里飘着。

随机图片

如今再看那盏台灯,不再觉得它“怪”。它更像急诊室的老哨兵,用明灭的光,把一代代值班人的故事串成绳:有人在灯影里背下第一份抢救流程,有人借着暖光给哭闹的患儿画过安抚的简笔画,有人在闪烁的间隙,偷偷抹过为患者揪心的泪。

(故事完)

标签:医院故事,值班室,台灯,温暖传承,职场成长

(注:全文通过场景细节、人物对话与情感递进,把“医院值班室台灯闪烁”的意象,编织成关于医护传承与坚守的温暖叙事。每处描写聚焦“人”与“灯”的羁绊,让新手也能从日常细节里读懂职业背后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