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办公室里的“笔友”故事

那个总装着旧钢笔的木笔筒

周医生办公室的窗台上,摆着个磨得发亮的木质笔筒。筒身刻着歪歪扭扭的“平安”二字,里头插着七八支钢笔——有医院发的塑料杆签字笔,也有褪了漆的老式铱金笔,笔帽上还留着深浅不一的划痕。实习生小林第一次见时,总觉得这笔筒和周医生的白大褂画风不太搭,直到某天……

随机图片

笔筒倾倒的午后

那天下午,小林抱着病历夹推门进来,胳膊肘不小心扫到窗台。“哐当”一声,木笔筒歪倒在桌上,钢笔骨碌碌滚了一地。小林慌忙蹲下去捡,却听见周医生轻笑着说:“别急,这些笔啊,每支都有故事。”

她捡起一支笔帽裂了缝的黑色钢笔,周医生指尖摩挲着笔杆:“这是张阿姨送的。十年前她儿子车祸住院,我守了三天三夜,她非说‘钢笔能记救命恩’,跑遍老街文具店找的老钢笔。”又拾起支天蓝色圆珠笔,“李大爷出院前塞的,说笔杆颜色像他孙女的书包……”

笔杆里藏着的“药方”

小林越听越入神,原来这些笔不只是文具,更是医患间的“无声信物”。周医生把钢笔挨个插回笔筒,忽然指着支掉了铱粒的钢笔笑:“这支最特别,是个小姑娘‘赖’给我的。她化疗掉光头发,偏说我的钢笔能‘画’出彩虹,非要用蜡笔给笔杆涂颜色,涂完还塞回笔筒,说‘这样周阿姨看病就有勇气啦’。”

阳光透过纱窗,落在笔筒的刻痕上。小林突然懂了,这倾倒又归位的笔筒,装着的哪里是笔?分明是诊室里藏不住的暖意,是陌生人递来的信任,是藏在笔杆缝隙里、比处方更珍贵的“治愈秘方”。

后来的窗台与笔筒

如今小林也成了主治医生,她办公室的窗台上,多了个和周医生同款的木笔筒。里头插着患者塞的卡通笔、刻着名字的纪念笔,偶尔被新来的实习生碰倒,她也会笑着讲讲笔背后的故事——就像当年周医生教她的那样,把医患间的细碎温暖,悄悄藏进笔杆与笔筒的日常里。

(标签:医院故事,笔筒回忆,职场细节,温情瞬间,日常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