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手术室里的“管道积水谜题”
在儿科手术室,每一台仪器的运转都牵着患儿的生机。那天晌午,护士长李姐带着新来的护士小周做设备巡检,目光扫过呼吸机管道时,眉头轻轻皱了起来——呼吸机管道里竟积着浅浅的水痕。这一幕,像颗小石子投进小周心里,她攥着记录本的手都紧了:“李姐,这管道里咋会有水呀?”
管道里的“小水患”藏着大风险
李姐蹲下身,指尖轻点管道接口:“这积水可不是小事。呼吸机给患儿送气时,暖湿的气体在管道里遇冷,就会凝结成冷凝水。要是积水越积越多,不光会堵了气道,还可能让细菌顺着水‘溜’进患儿肺里。儿科的娃娃抵抗力弱,一丁点感染都能掀大风浪。”

小周盯着管道里晃荡的水痕,突然想起前天一台手术里,患儿术后血氧波动的事儿。难不成……和这积水有关?李姐仿佛看穿她的心思:“对喽,积水堵了管道,呼吸机送气不畅,娃的呼吸就会受影响。所以啊,呼吸机管道积水得当成‘定时警报’来看。”
揪出积水的“秘密路径”
为了让小周摸清门道,李姐带着她拆解起管道结构。原来,呼吸机管道分吸气、呼气两路,暖空气从加热湿化器出来,钻进冰冷的管道壁,冷凝水就“悄悄”攒起来了。尤其是儿科用的管道更细,积水更容易堵路。
“咱得盯紧三个地方。”李姐边指边说,“管道的低洼处、积水杯,还有和患儿气道连接的接口。巡查时不光要看表面,得顺着管道弧度摸一摸,有没有鼓囊囊的积水包。”说着,她演示起排水操作:捏开积水杯阀门,让冷凝水顺着导管流进收集袋,动作轻得怕惊着管道里的气流。
给管道“排涝”的守护心法
小周跟着学了几遍排水,心里还是犯嘀咕:“咋能少让积水冒头呢?”李姐笑了笑,翻开科室的设备维护手册:“首先得调好湿化器温度,让送气温度和管道‘温差’别太大。其次,管道摆放有讲究,得保持自然弧度,别折出低洼死角。还有最重要的——每台手术前后,管道的检查、排水、消毒得盯死,就像给患儿的呼吸通道‘扫雷’。”
后来的日子里,小周再巡房时,总会特意绕到呼吸机旁,仔细查看管道里的动静。有回凌晨抢救,她瞅见管道角落泛着水光,赶紧排水处理,患儿的血氧曲线稳稳回到了正常区间。那一刻,她突然懂了:这些藏在管道里的积水,考验的是护理里的“细功夫”,守住它们,就是守住患儿的呼吸希望。
儿科手术室的每一寸管道里,都藏着看不见的“战场”。呼吸机管道积水这件事,教会新手的不只是操作步骤,更是“以细护安”的护理逻辑——盯着那些容易被忽略的角落,把隐患掐在萌芽里,才是对患儿最扎实的守护。
标签:儿科手术室,呼吸机管道,积水隐患,护理经验,医疗安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