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中药房的木格子窗前,总飘着若有似无的药香。陈叔守着这方天地三十年,最宝贝的是那杆铜星药秤——秤杆泛着包浆,秤砣磨得发亮,称药时指尖轻拨,克数分毫不差。可最近,这杆秤像闹起了脾气。

随机图片

老秤突然“歪了”

周二午后,实习生小林抓药时惊呼:“陈叔,黄连称出来比处方重两克!”陈叔接过秤一瞧,眉头拧成绳。他重新校准秤砣,称枸杞时,竟又轻了一克。连续三天,药秤忽轻忽重,抓出的药不是缺斤就是少两。

中药讲究“配伍精准”,差之毫厘药效就变。陈叔把秤拆了又装,铜星挨个检查,秤杆也没裂痕,可问题照旧。药房里议论开了:“老秤成精啦?”“莫不是沾了邪气?”只有陈叔抿着嘴,盯着秤砣出神——这秤砣是师父传的,底刻“匠心”二字,怎么会突然“偏心”?

秤砣里的秘密

周末值班,陈叔留到深夜。月光漏进药房,他摩挲秤砣,突然发现底部刻字旁有道细缝。用改锥撬开,竟掉出半枚铅块!陈叔手一抖,铅块滚到地上,泛着冷光。

这时,走廊传来脚步声。实习生小林攥着手机,脸白得像纸:“陈叔……我、我错了。”原来,小林舅舅开中药铺,最近总抱怨医院进价高。他动了心思,想让药秤“误差”,好让医院多领药材转手卖。前天撬开秤砣塞铅块,却没算准重量,才露了破绽。

陈叔盯着小林,喉结滚了滚:“知道中药为啥讲究‘手准秤平’吗?这秤称的是药,更是人心。差一克,病家吃的药就不对症;贪一点,砸的是医者的良心。”小林扑通跪下,眼泪砸在秤杆上。

重新校准的“准心”

第二天,陈叔带着小林去修秤。老师傅接过秤,打磨秤砣、重刻铜星,末了叹道:“好秤经得住磋磨,人心也得经得住。”修完的秤摆在窗前,阳光照得铜星发亮。小林跟着陈叔重新学抓药,指尖碰秤杆时,总先默念“克数准,良心正”。

如今,中药房的老秤又稳了。来抓药的大爷瞅着秤杆笑:“陈师傅的秤,称的是踏实。”没人知道秤砣里曾藏过铅块,但药房里飘的药香,总比从前浓了几分——那是经过错失,又重新校准的“人心秤”在说话。

(标签:医院中药房,药秤故事,职场初心,人性抉择,传统匠心)

(故事里藏着药秤失衡的真相,也藏着从错到正的成长。新手入行,最该学的不是技巧,是心里那杆“准心秤”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