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舍墙缝里的光与暖

小林是医院急诊科的护士,值完大夜班回到职工宿舍时,天刚蒙蒙亮。推开门,借着走廊漏进来的光,她瞥见窗边墙面上有道细长的“影子”——走近一瞧,竟是条手指宽的裂缝,从窗框底下蜿蜒到墙角。

墙缝初现

“这墙咋裂了?”小林攥着钥匙的手微微发紧。宿舍是老楼,墙皮早斑驳,可裂缝透着股说不出的瘆人。她摸了摸裂缝边缘,墙灰簌簌往下掉,心里咯噔一下:这楼不会有安全问题吧?

第二天交接班时,小林跟同宿舍的内科医生小夏说了这事。小夏瞪圆眼睛:“我就说最近睡觉老觉得墙在晃,原来真有裂缝!”消息像涟漪扩散,整层宿舍的职工都凑到小林宿舍围观。检验科的老张推了推眼镜:“老楼年头久,说不定是地基沉降?”这话让空气里飘起焦虑,有人开始嘀咕“住着心慌”,有人掏出手机查“房屋裂缝安全等级”。

人心惶惶里的细枝末节

医院后勤科很快来人勘察。穿工装的李师傅举着检测锤敲了敲墙面,又趴在地上瞅地基:“墙缝是浅表性的,老楼墙体酥松,加上最近雨季渗水,才裂成这样。”可这话没完全打消顾虑,护士小周攥着水杯嘟囔:“万一哪天塌了咋办?”

随机图片

夜里,小林躺在上铺,听着窗外雨声,盯着墙缝发呆。月光斜照进来,裂缝像道灰白的伤疤。这时,下铺传来小夏的声音:“别琢磨了,后勤说明天就修。再说——”她突然提高嗓门,“咱医院人不都在这儿住嘛,真有事儿,第一个跑的肯定是急诊的小林!”黑暗里传来几阵闷笑,焦虑像被戳破的泡泡,散了些。

缝里长出的暖意

第三天一早,后勤组带着水泥、砂纸来补墙。李师傅蹲在地上和砂浆,突然抬头问:“你们宿舍谁有旧报纸?垫垫灰。”小林刚要翻柜子,小夏已经抱来一摞《中华护理杂志》:“上次培训发的,刚好垫着。”补墙时,老张主动递工具,小周端来泡好的茶,说“师傅们歇着喝”。

砂浆填补裂缝的瞬间,小林盯着墙面发怔:裂缝慢慢被填平,可那些关于墙缝的讨论、凑在一起查资料的夜晚、递工具时的笑闹,倒成了更鲜明的记忆。李师傅抹完最后一道腻子,直起腰说:“墙修好了,你们住得踏实些。”老张却挠头笑:“其实这裂缝,倒让咱这帮人更像一家人了。”

如今,小林宿舍的墙雪白平整,可她总记得那道裂缝出现时,同事们凑在一起的慌乱与温暖。老楼的墙会老,裂缝会愈合,但人与人之间挤出来的暖意,比任何水泥都填得满当。

(标签:医院故事,职工宿舍,墙壁裂缝,温暖日常,职场小事)

(结尾思路:用墙的修复与人心的联结收束,突出职场里的人情温度,让“墙壁裂缝”成为职场关系的纽带,落点在人文关怀,而非单纯的房屋修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