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值班室的“记忆沙发”
1. 沙发的“年轮”
医院住院部三楼的值班室里,摆着张深灰色布艺沙发。扶手磨得泛白,座面陷出两道深浅不一的窝,像被岁月烙下的指纹。陈医生值大夜班时,总爱往沙发里一蜷——那凹陷刚好托住后腰,暖乎乎的疲惫感便顺着脊梁骨往下淌。
第一次注意到沙发的凹陷,是去年冬天。凌晨交班后,陈医生借着走廊灯光端详沙发:左边的窝浅些,边缘还留着被白大褂蹭出的毛边;右边的窝深得能卡住手腕,布料底下的弹簧隐约硌着掌心。后来听护士小张说,这沙发在值班室“待”了八年,见证过无数个熬红的眼、绷紧的肩,还有偷偷掉的泪。
2. 凹陷里的温度
右边的深窝,是急诊科李姐“坐”出来的。李姐值夜班时,总把病历夹垫在腰后,蜷成虾米似的窝在沙发里写抢救记录。有回凌晨两点送来心梗患者,李姐守着监护仪熬了通宵,天亮时沙发上的凹陷里,竟洇着她不小心碰翻的咖啡渍——褐色痕迹像朵倔强的花,嵌在布料纹路里,成了值班故事的注脚。
左边的浅窝属于规培生小林。小林刚来那会儿,遇上疑难病例就攥着课本蹲沙发,膝盖抵着扶手,把浅窝磨得更蓬松。某个雨夜,他为了追着主任问诊疗思路,在沙发上枯坐两小时,起身时后腰被浅窝“印”出红痕,却笑得眼睛发亮:“这沙发比靠背椅贴心,能撑着我熬夜学。”

3. 无声的陪伴
陈医生自己也在沙发上“刻”过印记。上个月科室收治车祸伤员,他连着三天守在值班室,困了就往沙发深处一倒,后背陷进经年的褶皱里,恍惚能触到前辈们留下的温度。有天凌晨梦见手术台上的止血钳滑落,惊得猛地坐起,后脑勺撞上沙发顶的抱枕——那瞬间,沙发的凹陷稳稳托住他发颤的肩,像无声的安慰:“别急,还有我们陪着。”
如今再看这张沙发,凹陷不再是破旧的象征,反倒成了值班室的“时光胶囊”。每个窝、每道褶里,都藏着医护们与黑夜掰扯的日夜,藏着抢救成功后的喘息,藏着面对生死时的沉默坚守。新入职的小护士盯着沙发叹气:“这沙发该换了吧?”陈医生却笑着拍拍凹陷:“换不得,这里头埋着太多人熬出来的‘安全感’呢。”
这张满是凹陷的沙发,静静守在值班室里,继续接住每个踉跄的身影。它的褶皱里,生长着医院最朴素的温情:有人在这儿卸过盔甲,有人在这儿攒过勇气,而所有的疲惫与坚持,最终都沉淀成布料里的纹路,成了医者生涯里最柔软的注脚。
标签:医院,值班室,沙发,温情故事,医护日常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