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投诉台那晃悠悠的桌子
投诉台前的“晃荡”开端
周三下午,李阿姨攥着挂号单往医院投诉台走。这是她这周第三次来——检查报告被弄丢、科室导诊指错路,今儿非得讨个说法。刚把胳膊搭在投诉台的木桌上,桌角突然“咯吱”晃了晃,她整个人跟着趔趄,手里的单据差点撒一地。
“这桌子咋跟跷跷板似的?”李阿姨瞪着眼前掉漆的木桌,桌腿和地面的缝隙能塞进指甲。投诉台后,值班的小护士小陈赶忙扶住桌沿:“阿姨您坐边上椅子,桌子年头久了,医院一直没腾出手修……”话没说完,又有位大爷拍桌投诉排队久,桌面猛地歪向一侧,吓得大爷后退半步。
摇晃桌子藏着的“旧故事”
这事儿被后勤科老周知道了。他端着搪瓷缸绕桌子转三圈,掏出卷尺量了量:“这桌跟医院门诊楼同岁,三十多年啦。当年还是木工组手工打的,榫卯结构,就这桌腿的榉木,现在都找不着好料。”说着敲了敲桌板,“榫头松了,再加医院人来人往总拍桌,可不就晃。”
小陈偷偷跟老周嘀咕:“投诉台天天接投诉,桌子晃得人心更烦,患者哪有耐心听解释?”老周叼着烟笑:“别急,咱给它‘正骨’。”他翻出库房里的旧工具,砂纸、木胶、铜钉摆了一桌,像要给老伙计做手术。
一张桌子的“治愈”改造
周末医院人少,老周带着小陈蹲在投诉台修桌子。先拿砂纸磨掉桌腿的旧漆,露出木纹里的裂痕,往里灌木胶,再用铜钉加固榫卯。小陈递工具时突然说:“上次有个姑娘投诉护士态度差,后来发现是她没听清医嘱,要是当时桌子不晃,姑娘情绪能稳点……”老周抹着木胶点头:“这桌子啊,晃的是表面,稳住的得是人心。”
三天后,投诉台的桌子重新支棱起来。桌角包了软橡胶防撞条,桌面铺了防滑垫,木纹里还嵌着老周刻的小字:“32年,陪你慢慢说”。李阿姨再去投诉时,手搭在桌上稳稳的,小陈笑着递茶水:“阿姨,桌子不晃啦,您慢慢讲。”

晃桌背后的“安静启示”
如今那桌子仍守在投诉台,不再摇晃的桌角,接住了无数着急的抱怨、委屈的眼泪,也接住了医院里人与人慢慢校准的耐心。谁能想到,一张晃悠悠的旧桌子,竟成了门诊楼里最“懂事儿”的倾听者——它教会所有人: 先稳住支撑的角落,再去接住生活里的磕磕绊绊。
(标签:医院故事,投诉台,日常细节,温暖瞬间,职场小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