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亭里的“小雨”烦恼

医院停车场的岗亭,像个沉默的卫士守在入口旁。张叔在这儿当了五年管理员,天天守着进出的车辆,登记、收费、指引路线,日子过得细碎却踏实。直到那天,一场急雨打破了平静。

雨夜里的滴答声

入秋后的雨总带着股凉劲儿,那天傍晚雨下得急,张叔把岗亭的玻璃窗关紧,却听见头顶传来“滴答、滴答”的声响。抬头一瞧,天花板角落洇出深色水痕,水珠正顺着墙皮往下掉。他赶紧扯过塑料桶接水,可雨越下越猛,桶里的水晃荡着,把登记台账都溅湿了。

“这岗亭年头久了,屋顶防水层怕是破了。”张叔望着漏雨的地方犯愁。岗亭就几平米,四面透风也就罢了,漏雨让登记、休息的地方全泡在潮湿里。第二天早班,他跟交接班的小李念叨:“这漏雨不修,往后寒冬腊月的,可怎么熬?”

找“救兵”的波折

张叔第一时间给医院后勤打了报修电话。可后勤回复:“最近维修队忙着门诊楼的电路改造,岗亭修缮得往后排。”他不死心,趁着午休跑去后勤办公室,堵着负责人王姐求情:“王姐,岗亭虽小,可关乎停车秩序呢。下雨天漏雨,登记本都发霉了,咱医护人员、患者停车登记也不方便呀。”

王姐被磨得没法,终于松口:“后天让维修队抽两小时先补漏。”等到约定那天,维修师傅扛着梯子、沥青卷材来了。岗亭屋顶铺着老旧彩钢板,师傅踩着梯子上去,掀开破损的瓦片,才发现防水层下面的保温层都泡烂了。“得把烂的地方全挖掉重铺,两小时不够。”师傅冲张叔直摇头。

张叔急得直搓手,突然瞥见医院角落堆着备用的彩钢板,赶紧跑去协调。折腾半天,总算凑齐材料。维修师傅蹲在屋顶,一层层铺防水、刷沥青,张叔在下面递工具,两人忙得浑身沾满灰,却谁也没喊累。

修补后的暖意

当天傍晚,岗亭屋顶补好了。张叔摸着不再渗水的天花板,给维修师傅泡了杯热茶:“多亏您今儿没嫌麻烦,不然这漏雨得拖到啥时候。”师傅笑着摆手:“这岗亭守着医院大门,你们管理员天天风吹雨淋的,修好才像样。”

如今,岗亭里的漏雨点彻底没了。张叔重新整理了登记台,摆上几盆多肉——这是患者家属看他守岗辛苦,送的小礼物。下雨时,岗亭安安静静的,只有窗外的雨声和进出车辆的引擎声。偶尔有医护人员路过,会探头打趣:“张叔,您这岗亭现在能‘遮风挡雨’啦!”

其实啊,这小小的漏雨风波,藏着医院里最平凡的温暖:有人守着岗位较真,有人愿意为“小事”多费心力,最后拼成了安稳的日常。就像岗亭虽小,修好了漏雨,也修好了人心头那股踏实劲儿。

(标签:医院故事,岗亭漏雨,职场小事,暖心维修,日常细节)

随机图片

(注:全文以真人视角铺陈细节,从发现问题、推动解决到收尾暖情,聚焦基层场景里的人情与责任,语言偏生活化,符合新手阅读的叙事节奏,核心围绕“医院停车场岗亭漏雨修复”展开,自然嵌入场景细节与情感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