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科资料台上的灰尘故事

初遇资料台的“灰”影

我第一天到医院科教科报道,推开办公室门时,晨间的阳光斜斜铺进来。视线里,靠窗的资料台先入了眼——浅棕色台面上蒙着层薄灰,几本摞得歪歪的旧文件夹上,灰尘也跟着叠出了纹路。我下意识掏出口袋里的湿巾,又觉得唐突,手悬在半空时,背后传来笑声:“小陈别紧张,这灰啊,是科教科的‘特殊印记’。”

转身见李老师端着搪瓷杯,白大褂口袋露出半截钢笔。她放下杯子,指尖轻轻扫过资料台边缘,灰粒子在光柱里打旋:“这些资料跟着科教科搬了三次家,最早那批是2000年的教学大纲,现在电子档方便,可老资料里藏着好多‘活教材’。”我凑过去看,最上面文件夹标着“2018年省级科研项目汇总”,封皮边角磨得起毛,掀开第一页,红笔批注密密麻麻,像老树的年轮。

灰尘下藏着的故事

李老师拉过椅子坐下,给我讲资料台的“过往”。她说十年前科里接了个罕见病研究项目,团队熬了三个月,原始数据全堆在这张台上。“那时候没人顾得上擦灰,大家眼睛盯着数据,笔尖在本子上蹭得飞快,灰落了又落,倒成了‘保护色’——后来项目结项,省里表彰,这些沾着灰的记录成了传承教案。”

我摸着一本《临床带教案例集》,指腹划过扉页的灰尘,竟带出个浅手印。李老师笑着指了指角落的旧照片:“你看那时候资料台也这样,王主任当年带教,总说‘资料是底气,乱不得也丢不得’,就是忙起来顾不上灰。”我忽然明白,这层灰不是邋遢,是科里人把精力全扑在科研、教学里的见证,每一粒灰都跟着项目跑过、陪教案熬过夜。

擦去灰尘,擦亮初心

第二天我特意带了软毛刷和微湿的抹布。清理时发现,有些资料页边角卷着,我轻轻抚平,像触碰前辈们的工作轨迹。李老师过来帮忙,我们把资料按年份重新归类,给易碎的封面包上保护膜。阳光再照进来时,资料台亮堂了,那些被灰尘盖过的字迹重新舒展——2005年第一届规培生手册、2012年首例新技术申报材料……

现在每次走过资料台,我不再只看见灰,而是看见一代代科教人埋下的“种子”。偶尔还是会落灰,但我们学会了定期整理,让旧资料的故事能被新同事看见。就像李老师说的:“灰是忙碌的痕迹,擦灰是让后来人更清楚地接过接力棒。”

现在我懂了,科教科的资料台,灰尘是时光的注脚,而我们要做的,是让注脚里的故事永远鲜活。

随机图片

标签:医院科教科,资料台灰尘,职场故事,工作传承,新手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