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晓萱,刚到医院实习不久,第一次跟着团委的哥哥姐姐们筹备活动。那天要办青年医护技能分享会,大家提前半天去会议室布置。我抱着一摞宣传册往长桌走,擦桌子时突然瞅见桌面新添了道细划痕,心里“咯噔”一下——会不会是我搬东西时碰的?

同组的学姐注意到我僵在那儿,凑过来问咋了。我指着划痕声音都虚了:“是不是我刚才撞的?这活动要用这桌子当展示台,划痕看着多显眼啊……”学姐却笑了,指尖轻轻摸过划痕:“先别急,这桌子的故事,能讲好几茬呢。”

原来三年前,也是团委办义诊总结会。当时大家忙完熬了通宵,有人提议在桌上摆蛋糕庆祝,切蛋糕时餐刀没拿稳,在桌角划了道更深的痕。“那回主任知道后,没批评半句,反倒带着我们去买木器修补膏。一群人围在桌子旁,你递砂纸我递膏,边补边笑说‘这是咱们团委的军功章’。”学姐眼睛亮闪闪的,“后来每次活动,看到那道旧痕,就想起那晚所有人凑在一起修修补补的劲儿。”

我听得入神,学姐拍了拍我:“这次这道新痕,说不定也是谁不小心碰的,但咱可以把它变成新故事呀。”说着她掏出手机,叫后勤老师送来修补工具,又拉着我和另外两个小伙伴围在桌旁。我握着细砂纸轻轻打磨划痕边缘,另个男生挤修补膏,学姐拿着棉布一点点擦匀。阳光从窗户斜进来,照在我们仨专注的脸上,恍惚间我好像懂了——这些划痕不是破坏,是每次活动里大家为了变好、为了温暖凑在一起的证据。

分享会当天,桌子上摆着技能模型、获奖证书,那道补好的痕几乎看不出来。但散场时,有个实习医生突然指着桌面说:“我刚才布置时也刮了下,还好大家一起补上了!”话音刚落,好几个前辈都笑着接话,讲自己当年弄出划痕又修补的事儿。我坐在旁边,看着满屋子热气腾腾的笑,突然觉得这张桌子就像团委的“记忆本”,每道痕里都裹着齐心协力的暖,和一代代年轻人在这里扎根成长的故事。

随机图片

后来再经过那间会议室,我总会多看两眼桌面。那些深浅不一的痕,不再是需要藏起来的瑕疵,而是能让后来人接住温暖、续写故事的“暗号”。就像我现在,从只会慌神的新人,变成能教更新来的小伙伴“怎么补划痕更自然”的学姐——原来传承,就藏在这些看得见的痕迹里。

标签:医院团委,活动布置,台面划痕,团队温暖,新人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