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解剖室操作台上的磨损,藏着两代人的成长

随机图片

实习第一天,我注意到解剖室的操作台

我是临床专业大三实习生,第一次进医院解剖室时,目光先被操作台面抓住了。深褐色台面像块被岁月啃过的树皮,深浅不一的划痕里嵌着暗黄试剂渍,边缘还有几道金属器械磕出来的凹坑,最显眼的是靠近灯源处,一道半掌长的裂缝像道伤疤——这和课本里“无菌光滑操作台”的描述差太远。带教的周教授正在擦拭台面,旧毛巾擦过锈迹时,他突然说:“别看它破,这些磨损比奖状实在。”

那些深浅不一的痕迹里,藏着老教授的故事

周教授指了指最深处的一道刀痕:“我当住院医第一年,第一次独立解剖。标本刚放稳,手抖得手术刀直晃,‘咔’地在台面上划了道印子。当时带教老师没骂我,反而说‘年轻人的慌张,操作台先接住了’。” 他又摸向右侧边缘的凹坑:“前年急诊送来车祸死者,要抢时间取器官做移植配型。器械哐哐往台上砸,抢救完才发现台面磕出个坑——这凹坑,是生命和时间赛跑的印子。”

我蹲下来看那些几乎磨平的划痕,周教授笑:“更早的实习生留下的。有个姑娘当年打翻福尔马林瓶,手忙脚乱擦的时候,指甲在台面上刮出细痕。现在她是三甲医院的科室主任,上次回来还摸这道痕说‘当年差点哭鼻子,操作台倒像哄我的长辈’。”

磨损的台面,接住了年轻的慌张

轮到我第一次上手时,手心全是汗。手术刀刚碰到标本,余光瞥见台面上那些旧痕迹,突然不那么慌了——原来几代人都在这方寸之间慌过、怕过、闯过错。我不小心让镊子磕到台面,“当”的一声,周教授没纠正,反而指了指新添的小凹点:“以后你带学生,也能讲这个声音里藏着的紧张和成长。”

那天结束后,我主动留下擦台面。抹布擦过自己刚磕出来的凹点时,忽然懂了:解剖室的操作台从不是冷冰冰的工具,那些磨损是无数次生命探索的注脚,是前辈把慌张变成从容的接力棒。

后来我明白,这磨损是活着的刻度

现在我再看解剖室的操作台,不会觉得它破旧,反而觉得每个凹痕、每道划痕都在呼吸。新实习生来问我时,我也会指着那些痕迹说:“你看,当年有人手抖成这样,有人慌得打翻瓶子,但操作台接住了所有狼狈,最后把它们酿成治病救人的底气。”

而我自己,在某个夜班急诊解剖后,发现台面又多了道新划痕——那是我在紧张中稳下心神,终于精准下刀时,器械和台面不经意的碰撞。

标签:医院,解剖室,操作台面磨损,医学实习,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