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学术报告厅每周一清晨都要彻底打扫,保洁的张阿姨握着抹布擦演讲台时,总在右侧边缘顿一下。那里有道半掌长的浅划痕,木纹被蹭得发白,像条沉默的伤疤。
新来的实习生小林凑过来:“阿姨,这划痕咋弄的?”张阿姨直起腰,指腹摸过划痕:“这得从五年前说起,当时咱医院要办全国性的骨科研讨会,老主任王教授负责主持。”
老主任讲起那年的“意外”
研讨会前一天,王教授执意要自己布置讲台——他总说演讲台是医生和知识对话的“桥”。那晚他抱着一沓资料,眼镜滑到鼻尖,俯身摆台卡时,西装袖口勾到了讲台边缘的金属装饰条。等发现袖口撕开、台面多了道痕,距离会议只剩三小时。
“那时候啊,后勤说换讲台来不及,王教授倒笑了:‘划痕是故事的开头呢。’第二天他站在台上,开场就指这道痕:‘昨晚和讲台较劲,倒让我想通手术台的细节——咱们追求完美,但更要学会和不完美共处。’”张阿姨模仿老主任的语气,眼里亮着光。
划痕成了传承的记号
后来每次重要学术会,主讲人总会摸一摸那道划痕。年轻医生讲病例时卡壳,手碰到划痕,会想起老主任说的“别怕出错,错里能挖出真学问”;实习生第一次汇报课题,指尖划过木纹,像被前辈轻轻拍了下肩。
现在王教授退休了,可划痕还在。张阿姨擦台子时,偶尔能看见穿白大褂的身影站在台前,手指无意识地摩挲那道痕,眼神从紧张变沉静。小林听完也伸手碰了碰划痕,突然懂了:医院里的每个角落,都藏着能让人安心的故事。

标签:医院故事,演讲台划痕,职场细节,医护传承,温暖日常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