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医院教室里的粉笔灰

护士小李值完夜班,路过医院负一层的小教室。清晨的光从高窗漏进来,落在斑驳的黑板前,地面上薄薄一层粉笔灰,像撒了层细雪。她下意识从保洁柜抽了拖把——这教室每周都有医护培训,粉笔灰总在课后积成绒绒的毯。

粉笔灰里的“老规矩”

拖到第三遍,门“吱呀”开了。退休的张教授扶着拐杖进来,看见湿漉漉的地面愣了下:“小李啊,这地别拖太净。”小李直起腰笑:“张教授您忘啦?上次您讲《急诊分诊》,粉笔写满整面墙,下了课王护士踩着灰记知识点,说‘灰脚印是思路的路标’。”张教授眼睛亮起来:“对喽,当年我带教,学生们总爱把重点公式写在灰地上,互相考问。这粉笔灰啊,是咱们医院最活的教材。”

随机图片

灰堆里长出的“救急招”

去年冬天流感爆发,实习医生小陈在这教室熬了整周。他总在午休时把诊疗难点拆成粉笔字,写满灰地再一步步解。有天抢救室送来高热惊厥患儿,小陈盯着监护仪突然喊:“和教室灰地上那例病毒性脑炎像!”后来复盘,正是他在粉笔灰里反复推演的病例逻辑,帮团队抢回黄金时间。那夜小陈走时,特意没擦自己写的“急救流程图”,第二天早班护士们踩着灰,把经验补得更细。

落灰的黑板,不落的劲儿

如今教室装了电子白板,粉笔用得少了。但每周四午后,张教授还是会带盒粉笔来。他说电子屏亮堂,可粉笔落灰的“扑扑”声,能让年轻医护想起老一辈握着粉笔、趴在灰地改方案的样子。上周新入职的小周擦地时,看见灰里歪歪扭扭写着“甘露醇滴速公式”,旁边还有前辈画的小箭头——不知是哪个夜班人,把知识点悄悄留在了灰里。

小李把拖把靠回墙角,张教授在黑板上写下今日培训主题。粉笔末簌簌落下,有几粒沾在他白发上,像落了星。地面的灰被阳光晒得暖烘烘的,风过时,细灰轻轻晃,恍惚间,像是无数个日夜的知识与热忱,正悄悄往年轻医护的影子里钻。

标签:医院故事,粉笔灰,职场成长,医患温情,平凡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