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笨贼因迷之自信而让盗窃秒变闹剧的故事: - **掩耳盗铃**:春秋时期,晋国世家赵氏灭掉了范氏。有个小偷趁机跑到范氏家里,看见院子里吊着一口大钟,钟是用上等青铜铸成的,造型和图案都很精美。小偷想把钟背回家,可钟又大又重,挪不动。他便找来大锤子砸钟,钟发出巨响,他害怕被人听见,就捂住自己的耳朵,以为这样别人也听不见钟声了。结果,人们听到钟声,把小偷捉住了。 - **下水道里的悲剧**:明朝万历年间,有个小偷得知国库有很多珠宝。他发现国库地下有一条狭窄的排水沟可通向室内。于是,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他从排水沟钻入国库,偷了一根金条。但在回程时,他遇到了另一个从另一头挤进来的小偷,两人在狭窄的通道中互不相让,最终力竭而死,数月后被发现,成为京城的笑谈。 - **错把砒霜当白糖**:传说古代有个笨贼,潜入一户人家偷东西。他在厨房看到一个罐子,以为里面装的是白糖,就顺手拿走了。回家后,他想泡杯糖水喝,结果喝下去才发现是砒霜,没过多久就一命呜呼了。这就是他迷之自信,随意判断物品导致的悲剧。 - **留诗留线索**:清朝有个小偷,自认为有点文采。他潜入一户有钱人家盗窃后,为了显示自己的“本事”,在墙上题了一首诗。诗中虽然没有直接表明自己的身份,但却留下了一些关于他行踪和性格的线索。主人回家后看到诗,觉得小偷很嚣张,就报了官。官府根据诗中的线索,很快就锁定了小偷的身份,并将其抓获。小偷本想炫耀,却因自己的盲目自信而暴露了行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