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座美丽的小城里,有个叫小林的年轻人。他家庭条件优渥,从小就对各种新鲜玩意儿感兴趣,尤其是电子产品。
小林刚上大学那会儿,智能手机正飞速更新换代。他看着同学们纷纷换上新手机,心里也痒痒的。于是,在父母的宠爱下,他几乎每隔半年就换一部新手机。那些被他淘汰的手机,有的还完好无损,有的只是稍微有些磨损,却都被他随意扔在抽屉里。
有一次,小林的朋友小李来他家玩,看到那满满一抽屉的旧手机,惊讶地说:“小林,你这些手机都还能用呢,怎么不处理一下,比如卖掉或者送给有需要的人?”小林却满不在乎地说:“哎呀,这些旧手机都过时啦,卖也卖不了几个钱,送人也拿不出手,就放着吧。”

除了手机,小林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很不注意资源的合理利用。他每次去超市购物,总是大手大脚,看到什么新奇的东西都往购物车里放,也不管自己是不是真的需要。有一次,他看到超市里新推出了一款进口零食大礼包,觉得很有意思,就买了下来。可回家打开吃了几口后,发现口味并不合自己心意,剩下的一大半就直接扔进了垃圾桶。
小林还特别喜欢买书。他的书架上摆满了各种书籍,很多书都只是翻过几页,有的甚至连塑封都没拆。他常常被新书的封面或者简介吸引,冲动消费买下,却没有真正静下心去阅读。朋友劝他要珍惜书籍,毕竟每一本书都是作者心血的结晶,也是资源的一种体现。小林却只是笑笑,依旧我行我素。
日子一天天过去,小林依旧过着这种浪费资源的生活。直到有一天,他在网上看到了一些关于资源短缺和环境问题的报道。那些触目惊心的画面,让他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他想到自己随意丢弃的手机,里面有很多可回收利用的金属等资源;想到被浪费的食物,背后是农民辛勤的劳作和土地、水资源的消耗;想到那些被闲置的书籍,占用空间不说,也是木材等资源的浪费。
从那以后,小林决定改变自己。他把旧手机整理出来,有的送给了贫困地区的孩子,有的卖给了正规的回收机构。对于购买物品,他也开始理性起来,只买真正需要的东西。看书也不再盲目购买,而是先去图书馆借阅,确定喜欢了再考虑购买收藏。
小林的故事告诉我们,资源是有限的,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它们,避免暴殄天物式的浪费。从点滴小事做起,为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标签:资源浪费, 故事, 节约资源, 转变, 环保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