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太阳把老槐树的影子揉成一团暖绒,王叔攥着盲杖敲了敲树底下的石堆,发出“咚”的一声闷响:“小桃,张哥,你们快来摸——这玩意儿昨天绊了我一跤,硬得跟块铁似的,还带着股土腥气。”
蹲在旁边剥毛豆的小桃立刻丢了豆荚,伸手摸过去。她的手指碰到一根粗圆的柱状物,表面有深浅不一的纹路,像极了家里灶屋那根顶梁柱:“王叔,这是根石柱吧?我家那根柱子都被我摸得发亮了,就是这手感!”
刚从地里摘完菜的张哥凑过来,胳膊肘碰了碰小桃:“别瞎猜,我摸这边——”他的手顺着石堆往上滑,碰到一个大大的、扇状的东西,边缘还有点毛糙,像去年捡的那把旧蒲扇:“这明明是把破扇子!你闻闻,还有股晒过太阳的味儿呢。”
李婶拄着拐杖走过来,伸手按住石堆中间的部分,平平的、宽宽的,像村头那堵老墙:“你们俩都错了,这是堵墙!我上个月摸过村东头的老墙,就是这硬邦邦的,还带着点青苔的滑劲儿。”
王叔笑着摇头,他的手摸到了石堆末尾的细细长条,像根晒干的麻绳:“啥石柱扇子墙啊,这就是根绳子!我昨天还帮隔壁家拴过牛,就是这粗细。”
四个人你一句我一句,吵得都快把老槐树的叶子震下来了。旁边跳皮筋的小柱子捂着嘴笑:“爷爷奶奶叔叔阿姨,你们摸的是老张家的石象!去年他们家盖房子挖出来的,放在这儿当摆设呢!”
“石象?”小桃急得跺脚,“那我们摸的怎么都不一样?”
小柱子跑过来,拽了拽王叔的袖子:“石象那么大,你们每个人只摸了一部分呀!比如你摸的是象腿,张叔摸的是象耳朵,李婶摸的是象身子,王爷爷摸的是象尾巴——合起来才是一头大象!”
王叔摸着下巴想了想,突然拍了下大腿:“对呀!咱们小时候听的‘盲人摸象’故事,不就是因为各摸各的才闹笑话吗?这回咱们换个法子,把各自摸的部分连起来,看看是不是大象的样子!”
张哥立刻回家拿了根麻绳,四个人围成圈,握着绳子的一头。小桃顺着“象腿”往下拉,碰到张哥的“象耳朵”就把绳子绕个弯;李婶摸着“象身子”的边缘,把绳子贴得严严实实;王叔握着“象尾巴”的末端,跟着大家的节奏慢慢挪步。
没过多久,绳子在地上围出了一个大大的轮廓:粗粗的四条腿,大大的两只耳朵,圆圆的身子,还有一条细细的尾巴——活像一头站着的大象!
小柱子拍着手跳起来:“对啦对啦!就是大象的样子!”

四个人摸着绳子围出的形状,都笑了。王叔摸着“象鼻子”的位置(其实是石象的鼻子断了一截,但绳子顺着轮廓连了起来),说:“咱们这回,总算没犯故事里的傻了。”
小桃蹲在旁边,手指顺着绳子画圈:“可不是嘛,要是我只盯着自己摸的‘柱子’,永远也不知道这是头大象。”
张哥摸着“象耳朵”,说:“以后不管摸啥,都得跟大伙儿唠唠,不然容易钻牛角尖。”
李婶笑着点头,用拐杖敲了敲“象身子”:“对呀,人多手多,咱们盲人也能凑出个‘全象’来。”
风掠过老槐树的枝叶,吹得绳子微微晃动。四个盲人坐在石象旁边,摸着绳子围出的“大象”,聊起了小时候听的故事——只不过这一回,他们不再是各自摸象的“局中人”,而是一起拼出真相的“合伙人”。
(完)
盲人摸象故事,合作解谜,民间小故事,朋友相处,生活智慧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