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口老槐树下的石凳上,王婶摇着蒲扇跟人唠嗑:“你说小驴这孩子,咋啥都做不成?去年卖西瓜,天天下雨烂了半车;今年养兔子,没看住跑了一窝,真是个‘黔驴’哟。”旁边的人跟着叹气,我蹲在不远处的墙角,手里攥着刚摘的辣椒,脸烧得慌——我就是他们说的“黔驴”王小驴。

25岁的我,打小就没“聪明劲”。初中毕业去城里打工,端盘子摔了碗,送快递迷了路,最后灰溜溜回村。跟着父亲种过地,可我连韭菜和麦苗都分不清楚;想做直播卖农产品,对着镜头张不开嘴,播了三天就关了账号。村里人提起我,都摇头:“这孩子,没长脑子。”

辣椒地里的“笨念头”:奶奶的辣椒酱救了我

那天晚上,我坐在院子里啃冷馒头,奶奶端着一碗热乎的辣椒酱过来:“小驴,你小时候跟着我种辣椒,说要把咱这‘火烧椒’卖到城里去,忘了?”我看着玻璃罐里红得透亮的辣椒,想起小时候蹲在辣椒地里,奶奶教我分辨“头茬椒”的样子——“要选那种蒂部发绿、果皮有光泽的,辣得正。”

第二天,我抱着一筐辣椒去了村部,刚好遇到县里来的电商培训老师。他翻着我的辣椒说:“这辣椒品相好,就是没名气。你可以拍视频讲它的故事,比如谁种的、怎么种的。”我挠着头说:“我不会拍视频啊。”老师笑:“不会就学,笨办法总比没办法强。”

拍视频的“笨功夫”:把辣椒的每一步都拍给人看

从那天起,我成了辣椒地的“跟拍员”。凌晨四点,我跟着奶奶去浇水,拍她蹲在地里,用葫芦瓢舀水浇辣椒苗的样子;中午,我拍太阳底下的辣椒叶,上面挂着露珠,像撒了碎银子;晚上,我拍奶奶在厨房做辣椒酱,她把辣椒剁碎,加蒜末、盐、菜籽油,香味飘得满院子都是。

刚开始拍视频,我手发抖,说话结结巴巴。“大家好,我是王小驴,这是我奶奶种的辣椒……”一句话要录十遍。拍了一个星期,就几个亲戚点赞。有天,我蹲在辣椒地里,拍奶奶摘辣椒的手——那双手布满老茧,指缝里还沾着泥土。奶奶说:“小驴,你拍我干啥?我这老脸不好看。”我脱口而出:“奶奶,你种的辣椒最好吃,他们得知道是谁种的。”

没想到这个视频火了。评论区里有人说:“奶奶的手好粗糙,肯定种了很多年辣椒。”“这辣椒看着就辣,想试试。”还有人问:“能买吗?我想尝尝奶奶做的辣椒酱。”

从“没人要”到“不够卖”:笨办法藏着大道理

第一个订单来的时候,我激动得半夜起来打包。客户是个城里的姑娘,说:“我奶奶也喜欢种辣椒,看你视频想起她了。”我给她装了两斤辣椒,额外加了一小罐奶奶做的辣椒酱。她收到后给我发消息:“辣椒太辣了,但辣椒酱好好吃,我要再订十罐。”

慢慢的,订单多了起来。有天,一个客户说:“你家辣椒太辣,根本没法直接吃。”我赶紧给他打电话,问他要不要试吃装的“微辣版”辣椒酱——用辣椒和花生磨成泥,加了点蜂蜜。他试了之后说:“这个刚好,我要订二十瓶。”

现在,我家的辣椒每天能卖一百多斤,村里的乡亲们都来找我帮忙卖他们的菜。王婶拿着一筐茄子来找我:“小驴,你帮我把这茄子卖了呗?我听说你现在是‘辣椒王’了。”我笑着接过茄子:“婶,我不是什么‘辣椒王’,我就是把小时候的愿望做到底了。”

随机图片

那天晚上,我坐在院子里,看着手机里的订单,奶奶端着辣椒酱过来。她摸了摸我的头:“小驴,你看,咱的辣椒真的卖到城里去了。”我看着奶奶的笑,想起之前被人叫“黔驴”的日子,突然明白:所谓的“技穷”,不过是没找到自己的路。我没有聪明的脑子,也没有厉害的本事,但我会蹲在辣椒地里,把每一片叶子、每一个辣椒都拍清楚;我会给客户打电话,问他们喜欢什么样的辣椒;我会跟着奶奶学做辣椒酱,把她的手艺传下去。

其实,逆袭从来不是什么“神奇的秘诀”。不过是把一件“笨事”,做到底而已。就像我家的辣椒,虽然长得不起眼,却藏着最浓的烟火气——那是奶奶的汗水,是我的坚持,是每个普通人都有的,不肯放弃的劲头。

黔驴技穷逆袭故事,普通人创业经历,新手小白成长,农村电商真实案例,坚持就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