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有个地方丧葬铺张浪费之风盛行,百姓们为了所谓的“面子”,操办丧事时不惜耗费大量钱财,搞得家庭负债累累,社会风气也日益败坏。

新上任的知府决心整治这一歪风。他深知不能强行禁止,否则容易引起百姓反感,于是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

知府发布了一则告示,称近日城内有风水大师算出,城中将有一场大疫,唯有举办特别的葬礼仪式,才能驱邪避灾。他要求所有准备操办丧事的人家,必须按照他所规定的极简仪式进行,且不得有任何奢华之举。

告示一出,百姓们议论纷纷。有的觉得知府是在胡言乱语,有的则半信半疑。但由于大家都惧怕疫病,也只好暂且听从知府的安排。

很快,就有一户人家办丧事。他们按照知府要求,简单地布置了灵堂,只用了几炷香、一碗清水,亲属们只是默默哀悼,没有任何繁杂的仪式和奢华的陪葬品。

知府暗中派人观察,看到这户人家如此操办,并未出现什么灾祸,便大力宣扬这种节俭办丧的方式。慢慢地,越来越多的人家效仿,丧葬铺张浪费的歪风逐渐得到遏制。

然而,有一些富裕人家对此不满,认为知府坏了他们的“规矩”。他们联合起来,想要找知府理论。

知府早有准备,他把这些人召集到一起,严肃地说:“丧葬本是尽孝与送别逝者之地,不应成为攀比炫耀之所。你们这般铺张浪费,不仅耗费钱财,还让许多家庭陷入困境。如今按照新规办丧,并未见任何不妥,反而让大家都能轻松应对丧事。若继续奢靡下去,一旦疫病真的来临,你们又该如何是好?”

众人听了,觉得知府所言有理,便不再坚持。从此,这个地方节俭办丧的风气愈发浓厚,百姓们也不再为丧事而背负沉重的经济负担,社会风气焕然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