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城的繁华街角,有一家颇有名气的钱庄,往来生意不断,掌柜姓刘,为人精明,经营着钱庄的大小事务。

一日,钱庄来了两位不速之客,一位是绸缎庄的老板王福,另一位是米铺的伙计李禄。两人吵吵嚷嚷,互不相让,引得众人纷纷侧目。

原来,李禄在王福的绸缎庄赊了一批绸缎,本来说好三个月后还钱,可这都过了半年,李禄却分文未还。王福多次讨要无果,便找到了李禄做工的米铺。米铺老板告诉王福,李禄已不在这儿干了,工钱都结清了,他也不知李禄去向。王福四处打听,才得知李禄在钱庄存了一笔钱,便追到钱庄来。

刘掌柜看着两人争吵,赶紧出来调解:“两位莫急,有话好好说。李禄,你在我这儿存钱是不假,可这钱是你辛苦积攒的,咱也得讲个道理。王老板的绸缎赊给你,也是看在你有难处,如今这么久不还钱,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

李禄涨红了脸,委屈地说:“刘掌柜,我不是不还钱,只是前段时间家里遭了灾,老母亲生了重病,我把积蓄都拿去看病了,实在拿不出钱来还王老板。”

王福一听,气不打一处来:“你家里有事我也同情,可我这绸缎庄也不是做慈善的,我一家老小也得生活啊!”

众人听了,都觉得这事儿棘手。这时,知府大人正好路过钱庄,听闻此事,决定插手调解。

知府大人坐在大堂之上,面色威严:“李禄,你因家中变故未能按时还钱,情有可原。但王福做生意也不容易,不能让他平白遭受损失。”知府大人略一思索,又道:“刘掌柜,李禄在你钱庄存钱,你可暂借一部分给他,先还上王福的绸缎钱,剩余的仍存于钱庄,待李禄日后有了钱再还。”

刘掌柜一听,觉得可行,点头称是。李禄也感激不已,连忙向王福道歉:“王老板,实在对不住,是我考虑不周,等我母亲病好,一定尽快还钱。”

王福见此情形,也不好再追究,说道:“罢了罢了,希望你以后能守信,大家都是邻里,互相帮衬着点。”

一场借贷纠纷,在知府大人的巧妙调解下,终得圆满解决,钱庄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而王福和李禄也化解了矛盾,重归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