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有一位心怀慈悲的知府,他目睹城中残疾流民的困苦生活,决心筹建养济院,为这些弱势群体提供一个安身之所。
知府名叫林安,他每日穿梭于城中街巷,看到那些缺手少脚、身患重病却无人照料的流民,心中满是怜悯。于是,他召集城中士绅商议此事,众人纷纷响应,愿意出资出力。
筹建工作并不顺利,资金短缺、场地选址等问题接踵而至。林安没有退缩,他四处奔波,向上级官府申请拨款,又亲自勘查城中闲置土地,最终选定了一处较为宽敞的旧址。在工匠们的努力下,养济院开始初具雏形。
养济院建成后,林安又着手制定各项规章制度。他规定,凡是城中的残疾流民,无论男女老少,只要愿意,都可入院生活。院里提供食宿,还有郎中定期为他们诊治疾病。
为了让养济院的生活更有意义,林安还安排了一些简单的手工活计,让有劳动能力的流民参与其中,既能锻炼他们的身体,又能让他们通过劳动获得一些收入,增添生活的信心。
养济院的消息传开后,许多残疾流民纷纷前来投靠。看着他们脸上逐渐浮现的笑容,林安感到无比欣慰。
然而,养济院的运营并非一帆风顺,后续的物资供应、人员管理等问题依然需要不断解决。但林安从未有过放弃的念头,他始终坚守在这份庇佑残疾流民的善举中,用自己的力量为他们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书写着一段段充满人间大爱的故事,成为当地百姓口中传颂的佳话。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