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年间,某县赋税征收混乱,百姓苦不堪言,知府王大人决定亲自彻查。

王大人到任后,首先调阅了近年的赋税账目。只见账目繁多且混乱,收入与支出数字模糊,疑点重重。王大人敏锐地意识到,这里面必有猫腻。

经过多日仔细梳理,王大人发现一本“阴阳账本”。明面账目收支勉强平衡,可暗地里的记录却触目惊心。原来,掌管赋税的主簿李大人与当地豪绅勾结,将大量田赋隐匿不报,又虚报开支,中饱私囊。这些豪绅仗着与李大人的关系,大肆兼并土地,却不纳赋税,致使国库亏空,百姓负担沉重。

掌握证据后,王大人决定夜审李主簿。深夜,大堂上烛火摇曳,气氛森严。王大人一拍惊堂木,喝道:“李主簿,你可知罪!”李主簿故作镇定:“大人何出此言?”王大人将“阴阳账本”扔到他面前,厉声说道:“这账本便是铁证,你与豪绅狼狈为奸,贪墨赋税,该当何罪!”李主簿脸色骤变,却仍狡辩:“账本乃伪造,大人不可轻信。”

王大人早有准备,传唤数位证人到庭。证人纷纷指认李主簿平日的不法行径,豪绅们为求自保,也供出了与李主簿勾结的细节。在铁证如山之下,李主簿瘫倒在地,承认了罪行。

此案真相大白,王大人严惩了李主簿及一干涉案豪绅,追回了大量被贪墨的赋税,重新梳理了赋税账目,使当地赋税征收重回正轨。百姓们听闻后,欢呼雀跃,对王大人的公正廉明赞不绝口。

王大人凭借着智慧和决心,揪出了这起贪腐大案,维护了百姓的利益和朝廷的法度,成为当地传颂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