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桃源城有个惯偷王五,此人狡黠异常,常出没于富户家中行窃,屡屡得手后逍遥法外。一次,王五潜入当地首富赵老爷家,盗走大量金银珠宝,作案时不慎被家丁发现,慌乱中杀死一名家丁后逃窜。官府全力追捕,王五慌不择路,翻墙逃出城外时竟不慎跌入河中,待他挣扎着爬上岸,已狼狈不堪,衣物也被河水冲得破烂不堪。
王五深知自己已被通缉,逃回老家极易被抓,于是决定乔装打扮。他路过一个私塾,见教书先生模样斯文,心生一计,趁其不备将其打晕,扒下衣服换上,又偷走先生的包裹,里面有些散碎银子和几本陈旧的书籍。之后,王五装作教书先生的样子,来到百里外的清风镇,在镇东头的私塾谋得一份教书的差事。
清风镇的知府大人名叫刘正,此人睿智机敏,断案如神。一日午后,刘知府路过私塾,听到朗朗读书声,不禁停下脚步。他本是文人出身,对教书育人之事颇为关注,便走进私塾,想与教书先生交谈一番。刚踏入教室,刘知府便觉得眼前这人有些异样,虽穿着教书先生的服饰,举止神态却透着一股市井气息。
交谈中,王五故作镇定,应答流畅,但眼神却不时闪烁游离。刘知府心中起疑,却不露声色。课后,刘知府邀请王五到府上一叙,王五虽不情愿,但又不敢拒绝。来到知府衙门,刘知府命人上茶后,与王五随意闲聊起来,话题逐渐转到王五的身世经历上。王五早有准备,对答如流,可刘知府却越发觉得他可疑。
忽然,刘知府话题一转,问道:“不知先生对《论语》中‘吾日三省吾身’一句作何见解?”王五一时语塞,他本是个惯偷,大字不识几个,哪能理解这些儒家经典。刘知府见状,心中已然确定此人有问题。但他并未声张,而是命人安排王五在府中住下。
当晚,刘知府密召捕头,如此这般交代一番。次日清晨,王五被一阵喧闹声吵醒,只见一群百姓围在府衙门口,吵吵嚷嚷。原来,有个妇人前来报案,称家中昨夜被盗,丢失了不少财物。刘知府命捕头将王五带到堂前,对妇人说:“昨夜我府中抓到这个小偷,从他身上搜出不少金银首饰,想必是你家丢失之物。”妇人看了王五一眼,连连点头:“就是他,大人一定要为我做主!”王五吓得脸色苍白,连忙喊冤。
刘知府一拍惊堂木:“大胆狂徒,还敢狡辩!来人,大刑伺候!”王五哪里经得起折磨,很快便招认了自己的罪行。原来,刘知府早就派人暗中调查王五,发现他曾有盗窃前科,又故意设局让妇人报案,引王五上钩。至此,这个伪装成教书先生的逃犯终于落入法网,清风镇又恢复了往日的安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