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间古朴的私塾里,先生正严肃地站在讲台上,手持戒尺,准备教学生们写字。先生学识渊博,在当地颇有名望,学生们都对他敬畏有加。

先生先示范写了一个“人”字,那字写得工整端庄,横平竖直,犹如挺拔的青松。他转头看向学生们,眼神中带着期许:“尔等可要好好学,这字乃立身之本。”学生们纷纷点头,神情专注。
轮到小明写字了,小明拿起毛笔,心里既紧张又兴奋。他蘸饱墨汁,刚落笔,手就开始微微颤抖。由于用力不均匀,那笔在纸上歪歪扭扭地划着,一横画得像一条蠕动的蚯蚓,还没写完就拖出了老长的尾巴。接着写竖,更是七扭八歪,直不起来。整个“人”字就像一只喝醉了酒的蝌蚪,东倒西歪。

先生在旁边看着直摇头,走过来手把手教他。先生的手稳稳地握住小明的手,小明却觉得自己的手不受控制,越写越乱。好不容易写完,先生看着那“杰作”,忍不住笑出了声:“你这哪是人字,分明是只丑蝌蚪!”学生们一听,都忍不住哄堂大笑。

小明涨红了脸,又羞又急。先生笑着安慰他:“莫急莫急,写字要慢慢来,心定方能写好。”然后又耐心地再教了一遍,可小明还是不得要领,笔画依旧乱七八糟。
之后,每当回忆起这次经历,小明都忍不住笑,那真是一段既尴尬又充满欢乐的学字时光,也让他明白了,学写字并非一蹴而就,需要耐心和专注。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