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整理旧书时,我从一本泛黄的《经济学原理》里滑出一张薄薄的纸片。那是一则十年前的剪报,标题是:“本地工艺复兴计划招募传统手工艺者,择优资助。”上面还有个红笔画的圈。我怔怔地坐下,记忆像潮水般涌来。

那时我刚大学毕业,满腔热血却求职无门。偶然在社区公告栏最不显眼的角落,看到了这张已被风雨侵蚀一角的招募启事。它看起来太像那种虚无缥缈、最后不了了之的“画饼”项目了。我几乎把它当成废纸扔掉,但鬼使神差地,还是撕了下来。

 《百不一遇的难得机遇的故事》(1)

我家传习“竹丝扣瓷”的技艺,就是用细如毛发的竹丝,紧扣瓷胎,编织成器。这活儿极考耐心,一只茶杯也要编上四五天,在快节奏的时代里,几乎没了市场。我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递了申请。

 《百不一遇的难得机遇的故事》

面试那天,我带着爷爷编的旧物和我的作品去了。没想到,主考官竟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先生。他拿起我仿古编的一只盖碗,指肚轻轻抚过细密莹润的竹丝,半晌没说话。最后,他抬头,眼里有光:“孩子,现在没几个人肯学、会做这个了。这才是我们真正要找的‘非遗传承的珍贵技艺’啊。”

就是这个被我差点错过的百不一遇的难得机遇,彻底改变了我的人生轨迹。项目不仅提供了启动资金,更重要的是,为我对接了海外展览的渠道。我的作品,一件竹丝扣瓷的茶具,被一位日本收藏家看中,并推荐给了国内一个致力于发掘传统手工艺的商业价值的文化基金会。

机遇的门,有时并不金碧辉煌,它可能又旧又窄,还沾着灰尘,让你怀疑是不是走错了。它不会大声吆喝,总是安静地等在角落,等待那个能识别其价值的人。很多人与之失之交臂,不是因为运气差,而是因为不相信——不相信那个看似普通的机会背后,蕴藏着足以点亮人生的巨大潜力与可能性

如今,我的工作室小有名气。但我常对学徒们说,要永远保持一种“警觉的开放”。真正改变人生的黄金机会,从来不是等来的,它需要你在万千寻常中,有伸出手去接住的勇气,哪怕那看起来只是一张普通的旧剪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