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里的青涩情诗
东晋时期,越州上虞的祝家庄,祝英台生得聪慧伶俐,模样娇俏。在那个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年代,她却对知识充满了渴望,一心向往着去书院求学。然而,女子入学堂在当时是违背世俗常理的事情。但祝英台性格倔强,在她的软磨硬泡下,父母最终拗不过,只得同意她女扮男装前往书院。
祝英台收拾行囊,踏上了求学之路。一路上,她心怀忐忑,却又满是期待。来到书院,她结识了众多同窗,其中,梁山伯格外引人注目。梁山伯为人忠厚老实,勤奋好学,有着一股质朴的书卷气。
初次见面,两人便在书院的藏书阁相遇。祝英台正踮起脚尖,努力去够书架高处的一本古籍,怎奈身高不够,急得直跺脚。梁山伯见状,上前帮忙,轻松取下那本书递给祝英台,微笑着说:“兄台,给你。” 祝英台接过书,感激地回以一笑,这一笑,如春风拂面,在梁山伯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此后,两人常常一起读书、讨论学问。课堂上,他们积极发言,思维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课后,他们漫步在书院的小径上,分享着彼此的心事与梦想。梁山伯渐渐发现,祝英台有着独特的见解,对诗词歌赋的理解也十分深刻,与其他同窗截然不同。而祝英台,也在与梁山伯的相处中,感受到了他的善良与真诚,心中泛起了丝丝涟漪。
一次,书院组织郊游。大家在山林间嬉戏玩耍,祝英台不小心踩到青苔滑倒,眼看就要摔倒在地,梁山伯眼疾手快,一把将她扶住。两人目光交汇的瞬间,时间仿佛静止了。祝英台的脸瞬间红了起来,她慌乱地低下头,而梁山伯也有些不知所措,手忙脚乱地松开手。那一刻,一种莫名的情愫在他们心中悄然生长。
夜晚,书院静谧安宁。祝英台躺在床上,翻来覆去难以入眠,脑海中总是浮现出梁山伯的身影。她知道,自己对这个憨厚的同窗产生了不一样的感情。而梁山伯,也在月色下辗转反侧,他不明白自己为何总是如此在意祝英台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
日子一天天过去,他们的感情愈发深厚。一起在雨中为受伤的小鸟搭建巢穴,一起在烛光下为准备考试而刻苦复习。这份懵懂的初恋,如同春日里刚冒头的嫩芽,青涩却又充满生机,在书院的时光里,悄然绽放,书写着一段纯真美好的校园情诗。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