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会散了,我去院办找王老师拿季度报表。她正对着办公桌叹气:“你看这台面,磕得坑坑洼洼,上周后勤来问要不要换新,我没舍得。”顺着她的手看,深棕色实木台面上,划痕、凹印像细密的皱纹,在晨光里泛着旧色。这些磨损,哪是普通的旧?分明是十几年里,无数故事刻下的痕迹。

第一道凹痕,是老主任的蓝钢笔
我刚入职那年,老主任还没退休。他总爱把深蓝色钢笔往台面上一放,金属笔帽撞实木,“当”的一声脆响。那时医院创三甲,材料堆成山,老主任趴在台上改材料,钢笔尖戳着纸面,台面上慢慢压出个小圆坑。有回我帮他誊抄数据,他突然指那坑:“去年抢救重症患者,家属在门外哭,我攥笔太紧,笔滑下去磕的。”后来每次望见这凹痕,我都想起老主任鬓角的白发,和台灯下颤抖的笔尖。
护士小陈的眼泪,洇湿过台面
夜班护士小陈哭着冲进院办那次,我正好在。她攥着排班表,眼泪啪嗒啪嗒掉在台面上,洇出深色圆点——原来新护士扎针失败,患儿家长发脾气,小陈又急又委屈。王老师把她按在台边坐,抽纸巾时,我瞥见台面边缘有块磨得发亮的地方。后来才知道,这些年多少医护在这儿抹泪,抓着台面平复情绪,把焦虑委屈都磨进了木头里。小陈走后,王老师拿软布擦台面:“这地方啊,接得住眼泪,也得接住明天的太阳。”
我们接过的接力棒
现在我常帮院办整理档案,手肘压在老地方,能觉出木纹的起伏。新入职的小周好奇:“这些划痕能修吗?”王老师指着墙上照片笑:“十年前院庆,老主任站这儿讲话;五年前疫情,我们通宵写流调方案,台面上盒饭油渍都渗进去了。修了台面,故事往哪搁?” 前几天后勤换灯泡,又提换桌子,王老师摇头:“等新来的年轻人把自己的故事刻进来,再换也不迟。”
如今再看院办的旧台面,那些磨损处像时光打磨的勋章。它见过凌晨星光,听过急诊铃响,接住疲惫的手肘、焦虑的眼泪,也托着关乎生死的文件。或许某天它真会被替换,但凹痕里的温度,早成了医院代代相传的记忆——让后来人明白,医者的坚守,本就是在磨损里生长出温柔与力量。
标签:医院故事,办公台面磨损,职场回忆,温情日常,医院文化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