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周修鞋的摊位就在我们小区门口那棵老槐树底下,一张小马扎,一个饱经风霜的木箱子,一坐就是十几年。

他这人手艺没得说,针脚细密又牢固,价格也公道。可街坊邻居提起他,总会先叹口气。老周太“独”了。他脸上很少有笑模样,总是埋着头干活,你递烟他不接,闲聊他不搭腔,仿佛整个世界就剩他手里那只待修的鞋。时间久了,大家也就习惯了,只把他当成个手艺好的工具人,修完鞋就走,再无多话。

 《不存芥蒂的宽容胸怀的故事》(1)

唯独对门赵奶奶不这样。赵奶奶热心肠,是整个小区的“信息枢纽中心”,谁家有事她都惦记着。她看老周总是一个人啃干馒头,就时常包了饺子或者炖了汤,用保温盒装着给他送去。头几次,老周推拒,硬邦邦地说:“谢谢,吃过了。”赵奶奶也不恼,笑呵呵地把饭盒放下:“做着玩儿的,尝尝咸淡。”放下就走。

 《不存芥蒂的宽容胸怀的故事》

后来,老周勉强接受了,但会从木箱子里掏出几张皱巴巴的零钱。赵奶奶这下真“生气”了:“老周你这是打我的脸呐!邻里邻居的,一碗饺子还要钱?下回我可不敢来了!”老周捏着钱,黝黑的脸上竟现出一丝窘迫,手慢慢缩了回去。再后来,他会在赵奶奶送来吃食后,闷声说一句:“赵姐,家里有要修的鞋,拿来。”

那年夏天,赵奶奶的小孙子牛牛在楼下踢球,一脚把球踢进了老周的颜料罐里。红色的颜料溅出来,不仅弄脏了好几双顾客的鞋,还把老周那件洗得发白的工装染得一片狼藉。牛牛吓傻了,愣在原地。

周围看热闹的人心里都咯噔一下,以老周那孤僻的性子,这还不得炸了锅?赵奶奶闻声赶来,一看这场面,赶紧拉过孙子:“快,给周爷爷道歉!”她自己也连忙说:“老周,对不住,真对不住!这孩子的鞋,还有客人的鞋,我全赔!你这衣服,脱下来我拿回去给你好好洗!”

老周看着身上红彤彤的污渍,又看看吓得快要哭出来的孩子,沉默了几秒钟。那几秒,空气都凝固了。出乎所有人意料,他竟摆了摆手,声音依旧是干巴巴的,却没了往日的冷硬:“算了。孩子也不是故意的。洗不掉……就不要了。”他弯腰,把那双闯祸的皮球从颜料罐里捞出来,用抹布仔细擦了擦,递还给牛牛:“拿去玩吧。”

那一刻,老周还是绷着脸,但大家忽然觉得,他没那么“独”了。

事情并没完。过了两天,老周没出摊。这在十几年里是头一遭。大家正嘀咕,居委会的人带来了消息——老周住院了,急性阑尾炎,手术费还差一些。

赵奶奶一听,立马就回家了。下午,她拿着一个厚厚的信封去了医院。老周躺在病床上,看见她,嘴唇动了动。赵奶奶把信封塞到他枕头底下:“街坊邻居们一点心意,你啥也别说,先治病要紧!”

老周的手术很顺利。出院后,他依旧在那棵老槐树下修鞋,脸上还是没什么笑容。但变化在悄悄发生。有人再来修鞋,他会偶尔抬头看一眼;赵奶奶的孙子牛牛经过,他会默默递过去一颗水果糖;他的摊位旁边,多了一张小凳子,是给来找他聊天的赵奶奶准备的。

一天傍晚,我路过,看见赵奶奶正坐在那张小凳上,和老周絮叨着家长里短。夕阳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老周一边听着,一边熟练地绱鞋底,忽然,他极其轻微地、几乎难以察觉地笑了一下。

那一刻,我忽然明白了什么叫“不存芥蒂”。赵奶奶的关怀,从未因老周的冷漠而退缩;老周的宽容,也未曾因过往的孤僻而打折。他们之间,没有心结,只有人心最朴素的善意与体谅,像那老槐树的根, silent but deep, connecting everything beneath the surf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