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晓岚巧对显才学:妙语连珠,敲开智慧之门 -励志短篇故事
励志故事 | 2025-04-19 | admin | | 27 人阅读
纪晓岚巧对显才学:妙语连珠,敲开智慧之门
清朝乾隆年间,河间府的一个书香世家,诞生了一个天资聪颖的孩子,名叫纪昀,字晓岚。纪晓岚自幼便展现出了非凡的天赋,对文字有着极高的敏感度和领悟力。在那个以科举取士为正途的时代,纪晓岚在家人的悉心教导下,熟读四书五经,对诗词歌赋、对联等文学形式更是情有独钟。
纪晓岚年少时,在当地私塾读书。私塾先生学识渊博,对对联教学尤为重视,常常通过出对联的方式,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和文学素养。一日,先生带着学生们到户外踏青,欣赏春日美景。田野间,麦苗青青,菜花金黄,一群大白鹅在溪边悠闲地游弋。先生见此情景,灵感突发,便出了一上联:“白鹅黄尚未脱尽”,让学生们对下联。
学生们个个紧锁眉头,冥思苦想。有的抓耳挠腮,有的低头踱步,却始终无人能对出满意的下联。这时,纪晓岚环视四周,看到不远处的柳树上,刚刚抽出嫩绿的新芽,宛如点缀在枝头的碧玉。他灵机一动,张口答道:“青菜绿不是正肥?”先生听后,眼睛一亮,连连点头称赞。此联对仗工整,“白鹅”对“青菜”,“黄尚”对“绿不”,“未脱尽”对“是正肥”,不仅词性相对,而且意境相符,将春日田野的生机与活力展现得淋漓尽致,充分体现了纪晓岚的聪慧与才学。
随着年龄的增长,纪晓岚的才名在当地渐渐传开。一次,他参加童子试,主考官听闻了他的事迹,有心考验他。考试结束后,主考官将纪晓岚叫到跟前,看到他身材矮小,却透着一股机灵劲儿,便笑着出了一上联:“小童子两腿木耳”,此联看似简单,实则暗藏玄机,“木耳”既指耳朵像木耳的形状,又有双关之意。
纪晓岚听后,不慌不忙,抬头看到主考官头戴一顶高高的帽子,心中已有了下联。他微微一笑,答道:“老大人一脸花椒。”此联一出,众人皆惊。“小童子”对“老大人”,“两腿”对“一脸”,“木耳”对“花椒”,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巧妙地回应了主考官的上联,用“花椒”形容主考官脸上的麻子,诙谐幽默又不失分寸。主考官听后,先是一怔,随即哈哈大笑,对纪晓岚的才学赞不绝口。
纪晓岚成年后,顺利通过科举考试,进入翰林院任职。在翰林院,他常常与同僚们切磋文学,对联更是他们之间交流的重要方式之一。一日,几位同僚在一起饮酒作乐,有人提议以眼前的情景出对联助兴。其中一人看到桌上的棋盘,便出了一上联:“黑白难分,教我怎知南北。”此联不仅描述了棋盘上黑白棋子交错的情景,还蕴含着一种迷茫困惑的情绪。
众人思考良久,都未能对出合适的下联。纪晓岚端起酒杯,轻抿一口,目光扫视四周,看到墙上挂着的一幅八卦图,心中有了主意。他放下酒杯,缓缓说道:“青黄不接,向你借点东西。”此联一出,众人纷纷叫好。“黑白”对“青黄”,“难分”对“不接”,“南北”对“东西”,不仅对仗工整,而且巧妙地结合了当时的情景,同时还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东西”既指方向,又指具体的物品,展现了纪晓岚高超的文学造诣和敏捷的思维能力。
纪晓岚不仅在文学场合中展现出了卓越的对联才华,在日常生活中,也常常运用对联化解难题,展现智慧。有一次,他陪同乾隆皇帝南巡。行至江南某地,当地官员为了迎接圣驾,在一座桥上挂了一副上联:“南通州,北通州,南北通州通南北。”此联巧妙地运用了地名“通州”,且“南北”重复,难度颇高。乾隆皇帝看后,一时也未能想出合适的下联,便转头看向纪晓岚,希望他能对出下联。
纪晓岚望着桥下川流不息的船只,灵机一动,答道:“东当铺,西当铺,东西当铺当东西。”此联对仗工整,“南通州”对“东当铺”,“北通州”对“西当铺”,“南北”对“东西”,不仅巧妙地回应了上联,而且将生活中的场景融入其中,生动形象,乾隆皇帝听后,龙颜大悦,对纪晓岚的才华更加赞赏有加。
纪晓岚一生,凭借着他的妙语连珠和卓越才学,在对联领域留下了许多经典的佳话。他用智慧敲开了一扇扇文学的大门,成为了清朝文坛的一颗璀璨明星,其对联故事也被后人传颂至今,激励着无数热爱文学的人不断追求卓越,展现智慧的光芒。
郑成功幼年抗清志:幼小心田,种下复国火种-励志短篇故事
蒲松龄落第著聊斋:考场之外,书写鬼怪奇谈 -励志短篇故事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