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的市一院放射科,急诊通道的感应灯忽明忽暗,影子在墙上晃得像幽灵。我叫林薇,刚轮岗到这里三个月,今晚是我独自值大夜班。老旧的科室里,空气里弥漫着消毒水和一股说不清的陈旧气味,那台服役了十五年的“老古董”DR机就立在角落,机身外壳掉了漆,露出斑驳的金属色,每次启动都像在咳嗽。
凌晨两点多,急诊推车的轮子碾过走廊,带来一阵急促的响动。腹痛的中年男人被推进来,我按流程摆位、设置参数,DR机嗡鸣着完成扫描。可当我在工作站调出图像时,心脏猛地一缩——片子上,患者腹部影像的右上方,竟叠加着一个模糊的人形轮廓,像个佝偻的老人,背驼得厉害,手里似乎还攥着什么,仔细看,竟是半张泛黄的病历纸?
我揉了揉眼,以为是设备故障,重启工作站、检查探测器、校准参数……一切正常。我盯着屏幕,那轮廓却像活了一样,随着我放大图像,老人的脸隐约可见,眼神里带着一丝焦急。
“别自己吓自己。”我喃喃自语,指尖却冰凉得厉害。这时,我想起护士长张姐的话:三年前,也是这台DR机,给王大爷拍胸片的技师经验不足,漏诊了早期肺癌。老人家属来闹过,说老人临走前还念叨“我的片子……有问题……”。从那以后,这台DR机偶尔会出“怪事”,但没人当真。
凌晨四点,一个年轻人来拍胸部DR。扫描结束,我颤抖着调出图像——这次,那个佝偻的老人影像竟出现在片子中央,和患者的肋骨重叠,像在“拥抱”胸腔。他的手,正指向胸片上一片模糊的阴影区!我后背的冷汗浸湿了白大褂,突然,DR机的操作台自己弹出一张旧胶片——正是三年前王大爷的胸片!
我颤抖着拿起,对比新片子上的伪影,轮廓完全吻合。伪影的手部位置,赫然指向王大爷当年被漏诊的癌变区域!我猛地醒悟:王大爷是想提醒我们,别再让误诊发生!

我立刻联系当年的主治医生,调出王大爷的病例,联合呼吸科专家重新研判。果然,当年的片子里,癌变迹象被误判为炎症。当我们把新的诊断报告和歉意送到王大爷家属手中时,家属的泪水里带着释然:“他生前总说,‘医生看错了,我就再拍一次,一定要让他们看到’……”
从那以后,这台DR机再也没出现过奇怪的伪影。只是每次开机时,我都会觉得,有双温和的眼睛在默默注视。晨光透过窗户照进科室,DR室的指示灯亮得柔和,仿佛真的有个老人在那,微微点头,然后消散在光影里。我知道,这是医者的警钟,提醒我们:每一张片子背后,都是一条性命,容不得半点疏忽。
发表评论